賀惟賢親眼見證了真金獲知玉昔帖木兒兵敗江東,全軍覆沒時的樣子,除了震驚,還有難以掩飾的惶恐。他驚慌失措、不知所以,生出了放棄大都,避走上都的想法,甚至讓怯薛軍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好在冷靜下來之后,選擇了面對。
在與李謙等人商議后,這些人還不肯放棄繼續開展的計劃,試圖以戰斗力保持完整的侍衛親軍挽回敗局。并開始動員所有軍事力量準備反擊,令淮河沿線的所有屯軍即刻集結,遲滯南軍的進攻,為侍衛親軍的南下爭取時間。同時征簽了大批尚在田中耕作的百姓,作為預備力量。
彼時慌亂的場面,賀惟賢尚歷歷在目,顯然蒙元方面根本就沒有做好應對失敗的準備,先行出發的侍衛親軍甚至都沒有足夠的戰馬,攜帶的糧草也只夠十數日所需。而那些屯軍更是混亂,散在各處的百戶、千戶集結耗費了更多的時間,有些千戶趕到時,連兵器、盔甲都沒有湊齊,相見是多么狼狽了。
可就在這時南軍攻克了揚州,開始沿運河揮軍北上,與此同時沿江各部也紛紛渡江侵入江北,戰爭一夜之間全面爆發。對全面戰爭準備不足的蒙元軍隊,紛紛敗北,丟城失地,淮東、淮西陷落,南軍將戰線很快推進到淮河一線。
不過這時候,賀惟賢已經受命監軍離開了大都,隨侍衛親軍南下,沒有看到真金獲知戰爭全面爆發后的樣子,但也可以想象的出其手足無措的樣子,肯定已經開始后悔做出南侵的決定。而他們的任務在半途也屢次變化,從反擊東線南軍將他們逐出江北,變成了確保淮河不失。而當他趕到前線時,南軍前鋒已經跨過淮河,突入河內地區。
隨著侍衛親軍逐步集結到前線,朝廷的態度又樂觀起來,想要集中力量健美東線的南軍,然后再迂回包抄深入江北的南軍它部。賀惟賢記的自己那時對戰況也很看好,以為南軍經過前時的快速突擊,現在已經疲態盡顯,無力在進行北侵,他們很快就能擊潰南軍,結束戰爭。
但是誰也沒想到,南朝小皇帝在跟他們演戲,一切都是計。一番操作下來,真金為自己的自信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十幾萬侍衛親軍煙消云散,皆交待在淮河兩岸。賀惟賢自己也當了俘虜,好在在南朝皇帝的教誨下,他幡然悔悟,決定棄暗投明,歸順了南朝,成為南朝打入蒙元的一根釘子。
此時中原地區,蒙元已經無兵可派,真金無奈之下再調伯顏領宗王軍南下勤王的同時,不得不放下身段向南朝乞和。而南朝小皇帝在答應和議后,自己悄然西去,奪取了襄樊,至此南朝盡數控制了北進的所有重要通路,完成了戰略布局。
而賀惟賢不知道南朝小皇帝是怎么運作的,反正自己重回大都時已經是英雄了,不僅留在了真金身邊,還成了他的親信。可這時的真金早已沒了當初的意氣風發,卻是如行尸走肉一般,整天靠著酒來麻痹自己,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顯然這場大敗已經擊潰了他脆弱的神經,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