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皇帝的首肯,陳墩心里有了底,心情也放松下來,就又管不著自己的性子了,看看屋里擺著的幾張織機笑著道“陛下,怎么琢磨起小娘子們用的家伙事了,是不是要娘娘們也學著紡紗織錦啊”
“放肆,陳院長說話要有分寸,陛下的心思也是你猜度的,娘娘們也是你可以非議的”在旁的王德臉一沉道。
“都知教訓的是,吾受教了”陳墩聽了立刻意識到當下已經不是從前,自己已經身居高位,再不是當年可以攪鬧帥府的渾小子了,連忙躬身行禮賠罪道。
“算了,他就是這么個性子,恐怕一輩子也難改了”趙昺擺擺手無奈地笑笑道。
“陛下寬宏大量,屬下真是感激涕零”陳墩作勢施禮道。
“好了,別裝了”趙昺哼笑聲道。
“謝陛下”陳墩起身道,“不過屬下以為陛下應該操心國事,這些東西交給下邊去做就好了”
“合衣臥時參沒后,停燈起在雞鳴前”趙昺卻輕嘆口氣,拍拍一架織機道,“你真的以為這些東西簡單嗎看看你身上的穿的,晚上蓋的皆是出自于這些家伙事,是織女們一經一維織出來的。但你能體會到其中的辛苦嗎”
“屬下不知,但詩中寫的也并非皆是辛苦啊”陳墩搖搖頭道。
“有閑的人才有功夫寫詩。”趙昺哼了聲,指著擺放的織機一一介紹道,“這幾架織機和紡車皆是朕令人或從民間尋來的,或是當下織坊使用的,它們的效率不一,雖然在不斷的進步,可遠遠不能讓百姓從中解脫出來”
紡織技術的緩慢進步,麻這種植物單纖維很短,需要將纖維細細捻過,接數根為一縷,才能上機,這叫做“績”。最初用紡輪,在漢時用手搖紡車。編制最早采用“指經手掛”的方式,先將經紗排好,用手指一根隔一根地挑起經紗,穿入緯紗。
這種方法效率很低,而且織物孔徑較大,長度和寬度都很有限。使用最廣的早期織造機械就是腰機,又叫“踞織機”。基本的結構是一張經架,經架由兩根經軸構成,兩軸間固定多根經紗。一根經軸拴在固定物上或直接用雙腳蹬住,另一端經軸上栓腰帶,固定于操作者腰間。
有了腰機,就可以使用復數層經線進行紡織。用一根細木棒將經紗按奇偶數分成兩層,兩層經紗間的空隙稱為“織口”,這根木棒稱為分經棒。從織口處用骨針或木梭橫著穿入緯紗,就形成了經緯交織的結構。而紡織技術的第一項革新也出現在腰機上,那就是提綜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