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還記的在前世鐵穆耳被網友們評為奇葩皇帝之一,這主要是針對其對待貪污受賄的措施而言
措施一是“俱敕不問”成宗一朝,大貪污案時有發生,其中一年發生了兩起巨大的貪污案件行御史臺彈劾平章教化受財三萬余錠;教化復言平章的里不花領財賦時盜鈔三十萬綻,及行臺中丞張閭受李元善鈔百錠。這些貪官污吏拚命攀牽,妄圖開脫自己罪責,而鐵穆耳竟采取“俱敕不問”的態度,最后不了了之。
措施二是“做好事”朱清、張瑄案發,査明自丞相完澤以下宰執官幾乎都受過他們的賄賂,鐵穆耳一怒之下,將這些大臣全免職,但不久又都官復原職。又有回回商人中賣寶石,賄賂諸大臣,以值三十萬錠之寶石騙取六十萬錠,被人告發,其下令要將受賄諸大臣處死。于是這些人的家屬懇請膽巴國師說情,膽巴遂以“做好事”奏釋重囚,結果將他們全部釋放,并恢復其官職。
柿子咬撿軟的捏,比之選擇不了解的甘麻剌,趙昺當然要選擇鐵穆耳這個軟柿子,而他相信即使真金已經為其上位清了場,打下了基礎。但其若不能改頭換面,一樣無法掌控這種復雜的局面,反而會使形勢更加惡化。形成“凡國家政事,內則決于宮壸,外則委于宰臣”,皇后和中書分別掌握了朝廷大權,其淪為傀儡的下場
由于蒙元方面嚴密封鎖消息,以便對處理真金死后諸事,在趙昺獲得詳情后,大宋朝廷方面得到的還只是只言片語的信息,對于蒙元發生的巨變并不了解。為了能夠在應對新形勢方面取得先機,他令事務局對所獲得的情報進行了整理,將可能泄露己方諜報人員情況的內容進行刪減,形成了一份新的報告,在廷議上商討。
在眾臣獲知蒙元汗位發生更迭,人事產生巨大變動后,反應并不相同。有人以為當趁蒙元新汗繼位,根基不穩的時機,再次發起北伐,收復故土,將韃虜逐回草原;而另一方則以為雙方達成和議后,剛剛付諸實施,軍隊已經轉入休整,且當下已經是春季,不宜征調夫役耽誤生產。所以主張維持現狀,待形勢明朗,再做打算。
對于眾臣的爭論,趙昺覺得也正常,且從大的方面來說是一致的,就是皆主張借機對蒙元用兵,只是一個要即刻出兵,一個是稍緩出兵的問題。從這點來看,他還是很欣慰的,起碼大家不再懼怕蒙元,對戰勝其已經充滿信心。而他雖然沒有表態,其實內心是不愿此時出兵,因為從各方面來講壓力都太大。
而就在眾臣爭論不休之事,淮東數府皆送來急報,稱今年蝗蟲數量多余往年,有爆發蝗災的可能。這一下讓眾臣們很快達成了妥協,暫時放棄北伐,全力應對可能出現的蝗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