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陸路乘車可能要慢些,可若是騎馬慢行也能日行百里,豈不快了許多啊”陸正有些不服氣地道。
“你怎知騎馬就可日行百里”趙昺問道。
“我學經史之余,也讀過些兵書,也曾與同窗論過兵。”陸正有些自豪地道,“五胡亂華時,梁晉爭霸,后唐李存瑁輕騎九日奔襲汴梁,不到十日縱橫數百里兵臨城下,梁帝自殺亡國;三國志中也有記載,曹軍輕騎追擊劉備,日行可達百里余;而蒙元騎兵更是有千里長途奔襲破敵,日行二百里的戰例。”
“你所言不虛,但可知大隊行軍最怕什么”陸正所說在趙昺看來不過是士子紙上論兵,實在太小兒科,但還是沒有出言打擊,而是反問道。
“當然是最擔心遭到敵軍襲擊”陸正不假思索地答道。
“那為什么最怕敵襲呢”趙昺又追問道。
“因為大隊行軍遭襲首尾難以相顧,又無法迅速結陣抵御。”陸正言道。
“你所言也不錯,但并不全面”趙昺點點頭又道。
“哦,還請陛下指教”趙昺言道。
“嗯”趙昺略作沉吟,想想如何與其解釋,指指伴行的騎軍道,“你看那些騎兵是否皆是全副武裝的行軍”
“不是,只有那些值守的騎兵盔甲齊備,余者只是身著常服,帶隨身兵器”陸正看向岸上的騎軍道。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不錯,他們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節省馬力,行軍時由副馬馱載行囊武器。而步卒行軍也是如此,他們的負重更大,即便是我軍只裝備輕甲,加上隨身行囊、武器、彈藥、飲食,也有四十斤上下。因而長途行軍時軍卒們一般不穿盔甲,通常由牲畜或民夫馱著。至于兵士,則需要盡量節省行軍中的體力以保證在肉搏戰中有足夠的體力作戰。因此遭遇突襲時,沒有身著甲胄的軍隊往往面臨著衣甲齊備的敵軍單方面屠殺,結果自然是大敗虧輸。”
“原來如此”陸正點點頭道。
“即便是單純的騎軍長途行軍也是如此,在一般情況下也只能攜帶數日的輜重,因此依然無法脫離大隊作戰,也就是說他們的行軍速度受制于輜重運輸的速度,也就是行軍中最慢的一部分。”趙昺又說道,“行軍輜重的運輸一般使用車輛、馱馬,位于軍隊的后方,當輜重部隊行進時,道路已然經過大部隊踩踏,更加崎嶇難行,勢必會拖累行軍的整體速度。除此之外,行軍路上的各種防護、探查等必要措施,也延緩了軍隊行進的速度。行軍時尤其防止敵軍偷襲,這對于行軍速度就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