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旅游方式對孩子們來說尤為新奇,可以在車上吃喝拉撒,大人們開車的時候,他們可以做自己的事,非常自在。
三個大點的男孩都上初中了,湊在一塊有說不完的話,探討不完的新鮮事,唱不完的歌,打不完的游戲。
三人形影不離,幾個小的便是他們的跟屁蟲。
車隊每次出發前,幾個小的為了要跟他們仨坐一輛車吵得不可開交。但因為每輛車限載6人,所以每次都要出現搶人大戰,鬧得幾個大人頭疼不已。
他們離開北京的時候,遠夏和郁行一還在北京沒走,他們陪老爺子去醫院做檢查,為老爺子收拾行李,準備帶他回越城小住。
按說盛夏的越城并不適合老人居住,不過他們的房子在山腳下,又是接地氣的別墅,還是比較涼爽的。
尤其是早晚還能在院子里散步,比在北京住樓房要舒服。
郁知文覺得也挺好,支持接老人回越城。這么多年了,郁行一也想在父親身邊盡孝,父親已經這個年紀了,還不陪伴,以后想陪伴也沒機會了。
于是他們買了商務座的高鐵票,從北京一直坐到越城。商務車廂正好五個座,他們五個人正好包圓了。郁知文和特力克也跟著一起過來了。
郁振興像個孩子一樣興奮,他常看新聞,知道高鐵開通,但從來都沒機會坐。
如今,中國的高科技終于可以運用到民生領域,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他也能夠親自見證這一切,怎能不激動。
高鐵又平又穩,郁振興童心未泯,從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幣,試圖在車窗上立起來。
遠夏和郁行一一見,都忍不住樂了,趕緊過來幫忙,兩人嘗試了幾次,終于將硬幣立了起來。
老爺子無比感慨“太穩了,要不是車窗外景色在變,都沒感覺到車在移動。科技改變生活,現在的人太幸福了。”
遠夏說“是的。咱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
郁振興看著窗外稍縱即逝的景物,忍不住說起了自己第一次坐火車去北京的體驗“1948年秋天,我和你媽帶著知文從越城坐火車去北平入職,花了三天三夜,車上全是人,擠得水泄不通。沒有座位,火車連接處都是人。我買了一份報紙,鋪在過道上,和你媽輪流抱著知文坐地上。帶的水和食物吃完了,有時候買不到食物,知文又渴又餓,餓了哭,哭累了又睡,太可憐了。有一個好心人接濟了我們三個橘子,知文抓著橘子吃得津津有味,我和你媽都嘗了一瓣,酸得口水直流,她一點也不怕酸。下車的時候,我們兩個大人的腳都腫了,知文全身都是痱子,像個苦瓜一樣,熱的。”
郁知文聽見父親在說自己,說“爸,您還記得那么久的事呢。”
郁振興說“記得,怎么不記得年紀大了,腦子里就全是回憶了。”
遠夏說“現在好了,早上出發,下午就到了。”
郁振興連連點頭“是啊,是啊。可惜你們媽沒福氣,她沒坐過這樣快的火車。咱們中國進步真是太快了。”
郁行一莫名有些心酸,他將手覆在父親的手上“會越來越好的。”
“是啊,會越來越好的。所以我一把年紀了,也不想死,活著,才能見到咱們中國變得更富裕、更強大。”郁振興說。
“嗯。”
下午三點,他們抵達越城,剛出車站,司機就在外面等著了,直接將他們接到家中。
屋里涼絲絲的,保姆知道他們回來,已經將空調開好了。
遠夏找到遙控器,將中央空調給關了,老爺子在家不吹空調,只吹風扇,家里的一樓甚至連風扇都不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