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夏對陶陽說“回頭陪我去建寧看看這個廠子,要是合適,咱們就投資這個。”
陶陽沒想到遠夏看中的是這家,畢竟所有的項目中,就這家經營狀況最差,便忍不住問“遠總覺得生產制氧機比較有前景”
遠夏說“對啊,目前我國老年人越來越多,有基礎病的老人也在增多。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不少人都愿意為長輩購置家用制氧機備用,我認為這個比較有前景。”
陶陽點頭“遠總說得有道理。我老婆就給我丈母娘買了一臺,她有哮喘。”
兩天后,遠夏就和陶陽到了建寧康益醫療機械生產公司,這家工廠已經處于半停工狀態,因為產品滯銷,工人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陶陽看過之后,認真說“遠總,我認為這個項目不太好,如果真的收購了,我們還要進行大整頓。”
遠夏說“產品賣不好,不是產品有問題,就是營銷有問題。多在研發和營銷上下點工夫就行。”
陶陽當然知道這個道理,關鍵是它值不值得花錢花時間花精力,要投資醫療行業,怎么也該找個比較好的企業吧。
經過考察,最終遠夏還是拍板,花一百五十萬收購了這家工廠80的股份,生產依舊歸原廠長負責,產品研發、營銷與擴大規模由行遠負責。
簽完合同之后,遠夏便讓陶陽去招聘醫療器械研究員,研發呼吸機和制氧機,要想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產品首先得質量過硬才行。
而這之前,這家工廠的制氧機設計方案是從別的公司購買的授權。
遠夏不喜歡受制于人,制氧機并不算復雜,所以他寧愿請人自己來研發。不僅家用制氧機,他還準備研發醫用呼吸機。
制氧機有了,還得收購一個口罩與防護服生產廠家才行,未雨綢繆,別等到疫情爆發的時候才臨時去開辟生產線。
九月份的公司產品研發會上,遠夏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發消殺車。
消殺車屬于市政工程車,并不是新產品,只是市場需求量比較小,很多公司并不生產。
行遠目前屬于工程機械大品類都齊全了,只有部分車型尚未研發,現在增加消殺車,也算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完善車型,并不算突兀。
10月初,行遠生產的第一臺盾構機正式下線,這臺盾構機直徑為63米,專用于地鐵隧道挖掘。
這臺盾構機被中國鐵建集團購入,被用于越城的地鐵建設。售價僅為2600萬元,這個價格比德國的要便宜一半,比日本的要便宜幾百萬。
可見當初九十年代德國以72億人民幣賣中國一臺盾構機的利潤有多豐厚,只有中國能夠自己研發出盾構機,這種壟斷式割韭菜的行為才能被杜絕。
參與并見證了整個改革開放過程的遠夏對這一現象感悟最為深刻,只有當我們中國自己能夠攻克某一產品的技術,我們才能夠擺脫待宰羔羊的命運。
而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史,就是一段國人努力擺脫受制于西方發到國家技術壟斷和封鎖的歷史。
今年的工程機械行情持續攀升,行遠的銷量也在大幅增加,到年底的時候,整體銷量增加了346,營業額由上一年的633億增加到了852億。
行遠機械銷量再次問鼎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之巔,超過了許工機械。
并且重回全球工程機械品牌銷量前十,排名第六,位于卡特彼勒、小松、日立、沃爾沃與利勃海爾之后。
對行遠上下來說,這是一個好年景,公司利潤豐厚,員工福利暴漲,大家又都可以過個好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