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夏也早就跟隨行的銷售員交待好了,不必妄自菲薄,我們的卡車質量很好,只要有機會,就要用最專業的方式不遺余力介紹我們卡車性能的優點。
賣不出去也很正常,畢竟我們自己出去買東西,通常也會先挑熟悉的品牌。在這么多國際國內大品牌面前,咱們就是個新手、學生,前來學習的。
銷售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是遠夏親自做的,文能對自家產品優缺點如數家珍,武能開自卸車。
盡管展位很小,但遠夏還是很注重包裝的,行遠機械的展位布置得一點都不寒磣,相反非常高端大氣上檔
次,十分吸引人眼球,只要轉到這邊來的人,都會被他們家的廣告牌吸引,有的就會忍不住過來瞅一眼,了解一下。
有人過來,無論感不感興趣,都會被派發名片。遠夏對公司的名片設計也很上心,非常簡潔精美,上面有手繪水墨風底紋,是重陽幫忙畫的,紙張采用了高檔卡紙,讓人拿著就不舍得亂扔的那種。
名片成本很高,但遠夏舍得投入,這就相當于廣告費,該花還得花。
行遠旁邊的車企是東風柳汽,柳汽起步晚,造車歷史不過二十來年,牌子沒有一汽、上汽那么響亮,但在行遠面前還是挺得直腰桿的。
正好柳汽這兩年推出了新車,風頭也非常旺盛,展位可以說是門庭若市,對比起來,旁邊的行遠則完全稱得上門可羅雀。
行遠的員工眼巴巴地瞅著隔壁的客人一批批,又一批批離開,只有極少數人會紆尊降貴跑到他們的展位上來了解一下情況。
員工們閑得摳腳,覺得對不住遠夏發的工資。
遠夏則一臉沒事人一樣到處轉悠,去別家看看盛況,也會讓自家的員工去別家看看,開開眼界。
員工們不得不佩服老板的好心態,花那么大的成本跑到上海來,難道就是為了看別人嘩啦啦簽單看著都急死啦。
不著急的遠夏終于在展會的第四天簽出了第一單。這一單數量卻不少,廣州一家建筑公司一口氣跟行遠買了20輛車。
其實這家公司早就看到過行遠登在羊城晚報上的廣告,只是一直都沒打算買。這次來車展采購,一開始也沒有想買行遠的,但是貨比三家之后,還是行遠的性價比最高。
它某些方面能達到歐美卡車的標準,又有國產車的價格。
當然,促成他們下決心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在工地上看到過行遠的自卸車,車主的用戶體驗說還不錯,比他之前那輛國產車質量好。
簽完單,遠夏拿著合同對員工說“看到沒。只需要一單,成本就都回來了。成功者往往都耐得住寂寞,不要急躁,不要氣餒。你今天發的名片看著好像沒用,說不定人家哪天需要買車,就想起你的名片來了,然后電話一打,這單就簽下來了。你們要自信,咱的車質量就是好的。”
這一單大大鼓舞了員工們,在車展最后兩天里,他們又簽出了幾單,雖然每次只有一輛車,也算是實現了零的突破。
他們也相信,自己派出去那成百上千張名片,肯定也會有潛在的客戶。
他們的車好,假以時日,一定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雖然這次車展賣出去的數量不算多,但遠夏覺得收獲還不錯,至少在國外和國內多家大牌的夾擊下,他們依然有生存空間。
這次參展,也算是上汽的地盤上做了一次不錯的廣告。
作者有話要說民營企業生存真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