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夏對這次參展非常重視得到消息,就趕緊報了名,而且申請的展位大小還是最大規格的。這當然要花更多的錢遠夏認為值得。
不過能不能排上大展位,還得看主辦方的安排方會審核你的資格。
這一次工程機械設備展的地點在上海間是6月下旬。六月中旬遠就將參展產品運到了上海。
到目前為止,行遠的自卸車有兩種噸位掘機則有輪式和履帶式兩種,而且每種都有兩種噸位,遠夏將每一款產品都運了一輛過來。
展覽開幕前兩天,遠夏就到了上海,與工作人員一起展位布置了起來。
他們分得的展位不能算好,也不能算壞能跟國外的那些大品牌在一個展廳里,而是跟其他國產品牌在一起,展位規格不小。
只不過圍的國產品牌都是國企品也都比較單一,做推土機的就只有推土機挖掘機的就只有挖掘機像行遠這樣既有自卸車,又有挖掘機。
行遠的水泥泵車目前還在進行樣品生產,趕不及這次展會,估計秋季廣交會時產品又能多一款了。
布置好展位夏去整個會場溜達了一圈,在主展廳里展出的幾乎都是外國品牌,只有寥寥幾個國產品牌在撐著門面,比如徐工與上海建筑。
轉完整個展廳,遠夏看著寒磣的國產工程機械,忍不住重重嘆了口氣。
九十年代初期,絕大部分國產工程機械品牌可以說面臨著生死存亡關頭。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對外開放的行業也在逐步增多,越來越多的外資產品和外資被引進進來。
其中就包括工程機械設備行業,國產工程機械的技術更新換代還沒跟上,在競爭中完全處于被吊打的地位,所以這次工程機械設備展覽幾乎等同于是外國品牌的主舞臺。
據遠夏所知,在94、95這兩年里,工程機械行業興起了一股合資浪潮,許多國產工程機械品牌選擇跟外國工程機械品牌合作,目的是用市場換取資金和技術。
這個政策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國家希望中國企業利用這個機會實現技術的跨越式更新,但發展到最后,往往都會變成外資獨資或者外資控股企業。
遠夏還在展會上遇到了老熟人崔平生。
崔平生從軸承廠調至機械廠擔任廠長后,將兩個工廠進行了合并重組,更名為興越工程機械公司,除了生產原有的柴油機,還開始生產履帶式液壓起重機。
這次他們參展的產品,就是履帶式液壓起重機,僅有一款,是今年才推出的新產品。
兩家的展位在一個展廳里,只是位置隔得比較遠,崔平生也老早就注意到行遠機械,不過他沒有先去找遠夏。
對遠夏,他還是端著架子的,一來是年紀要長一些,又是遠夏和郁行一以前的領導,二來他們是國企,規模也比行遠大,盡管目前產品少,盈利也被行遠超過了,但那又如何呢,在行遠和遠夏面前,還是可以當一下前輩的。
遠夏見到崔平生,先是客氣地恭維了一番,夸他們的機器好。
崔平生毫不謙虛“那是自然,我們這技術是跟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合作的,我又親自帶領團隊去德國利勃海爾參觀學習過,這可是跟國際技術接軌的起重機。”
遠夏聽他這么說,那是真心羨慕“還是你們國企好啊,什么資源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