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行事果決、字里行間都透著瀟灑勁兒的女律師達莉婭,她的存在直接讓無數知識女性紛紛入坑,如饑似渴的將神探伊利亞的過往章節都翻出來讀了又讀,“秋卡”是一位支持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進人士,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
在20世紀,進步人士還是美稱,說出要為某某群體爭取權益也不用先去輿論釘板上滾幾圈,支持女性崛起也是好事,大家都贊同。
張素商本人塑造女律師的時候其實沒想那么多,他只是覺得書里的主要角色都比較逗比,需要一個理性的角色來中和一下。
比如與達莉婭一起上演辯護大戰的律師謝爾蓋,則以其毛絨控喜劇人的身份,為這篇故事增添了更多喜劇元素。
他總有一種預感,就是筆下的那群逗比總有一天會在boss戰中還忙著和驢子鮑里斯搞笑,沒個靠譜人拉著,boss豈不是要不戰而勝
此時張素商并不知道達莉婭這個角色的出現代表著什么在1917年,俄羅斯經歷了一場蛻變,新政府宣布男女平等、給予女性選舉權、教育權以及男女同工同酬。
而現在是1926年,距離那場偉大改變才過去了9年,女性們正在進步,但還沒有達到可以進入律師這個“高端”行業的程度。
事實上,在被封建意識洗腦了上千后,二十世紀初的大部分俄羅斯女性已經認同了自己與男性存在天生的智力差距,有很多女人覺得自己學不會操縱機器,不配做工人,她們無法承擔男人的工作,她們不行。
所以現在政府也在努力的搞這方面的宣傳工作,通過報紙、電影等等方式告訴女性們,你們行的,要相信自己,你們可以成為工人、教師、學者、科學家,智力這玩意和性別真沒關系。
在神探伊利亞中登場的達莉婭聰慧機敏,反應力極快,和男律師進行辯論時絲毫不落下風,在辯論結束后,又安慰自己負責的被告米拉,堅定地告訴她,自己會維護她活下去的權利,這是一個十分正面的形象。
達莉婭本人提出的保留一條生命或許也會連帶著保留更多真相的辯護理念,也讓閱讀這個故事的讀者陷入深思。
張素商本人是反對廢死的,他認為死亡是對于犯罪者的一大威懾,但對于死刑這項利器,慎重使用也是必然的,他自己寫這些故事也只是為了糊口,寫完以后就繼續練波比跳了。
但在1926年,這樣一篇看似搞笑實際上暗含了許多先進思想的小說,卻是能引發思想地震的,于是神探伊利亞就這么被官方報紙轉載了,而且還是訂閱量相當大的俄羅斯月報。
在這篇文章的下方,是一段長長的贊美。
我很高興在晚飯前閱讀了圣彼得堡早報連載的小說神探伊利亞,最初我只是將之作為娛樂讀物,可是漸漸地,我無法抑制的沉浸在故事里,我的兩個女兒都已經上學了,她們為了達莉婭律師這個角色興奮得大半晚睡不著覺,我的小女兒柳德米拉發誓她以后一定要成為一名律師,我為她感到驕傲
稀里糊涂就成了婦女解放運動旗幟之一的秋卡撓頭,但有報紙轉載他的文章,就意味著會有額外的稿酬入賬,圣彼得堡早報也提出要給他繼續漲稿費,這都是好事。
過了一陣,張素商一身汗的跑了回來,手里還提著冰鞋,看起來還滑過冰,肩扛一個大袋子,阿列克謝探頭一看,里面全是襪子,還是那種很溫暖的厚棉襪。
張素商對他咧嘴一笑,摸出十雙襪子塞過去“來來來,我漲稿費了,你收下這個,咱們一起高興。”
阿列克謝接住滿懷的襪子,有些不知所措“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