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韋陀不放心那孩子,因為道士離那孩子很近。
族長領會了韋陀的意思,便示意管家,管家立刻叫人去抱來了韋鐵頭。族長看了一眼道士,此時道士和小徒弟已經不再關注和尚的舉動,而只專注那張桌子,似乎是在打坐、祈禱,或是作法。
族長多了一個心眼,心想別讓你趁亂跑了,于是對管家說:“把道士叫上,一起去鐵匠鋪。”
族長的心思,管家明白,于是立刻照辦。管家還是客氣的,親自去請道士,同時也帶著幾個隨從在身旁,道士是明眼人,想拒絕,但不敢,因為拒絕不會有用,要是被人架著走,那就太傷面子了。
包括道士在內,一眾人去了鐵匠鋪,上到河堤,走百十步,果然就是鐵匠鋪,圍觀的人也都跟著,轉眼間,鐵匠鋪子外就被圍的水泄不通。
鐵匠說:“不出一個時辰,你想要什么樣的兵器,我豁出命來,也給你打出來。”
這個態度表明時間沒有問題,當務之急就是確定打造一個什么樣的兵器。漁民說:“王八嘛,敲碎它的王八殼子,它就不能活,打個大鐵錘,應該可以的。”
“大鐵錘?我這有,現成的。”鐵匠說著,走到墻角,在擺放工具的隔欄上取出了一把最大號的鐵錘,韋陀接過鐵錘,掂量了掂量,并不覺得沉重。
有人說:“這鐵錘估計分量還是不夠,那只大王八那么大,一錘子下去,如果砸不碎它的王八蓋子,它跑掉了怎么辦?”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商量,倒是給了韋陀啟發,韋陀說:“鐵錘再大,一錘下去,無論王八蓋子是否破碎,怕是那王八就會藏匿在水中,不再冒頭了,這如何辨別它是跑掉了,還是死了?”
這樣看,鐵錘確實不是一個好的選項,韋陀提出的觀點,眾人都表示贊同,漁民說:“那還是做一個又大又沉的漁叉,漁叉有倒刺,只要叉住了王八,無論是它的頭,還是它的蓋子,漁叉叉進去,那王八就是逃走了,應該也活不久,那倒刺,它的掙脫不了的。”
“漁叉有。”鐵匠說著,便拿出一把新做不久的漁叉,當然這只是一件普通的漁叉,此刻拿出來也僅僅是作為一件樣品參照。
韋陀接過漁叉,仔細看了上面的倒刺,覺得可行,于是兵器的樣式就被確定了下來。鐵匠問,要打多重的。
輕了肯定不行,穿透力不夠,對那巨大無比的王八來說,無異于癢癢撓。太重的話,又怕韋陀使不動。之前在碼頭上,幾乎所有人都見識過韋陀的神力,但他究竟能夠使得多重的漁叉,那就不得而知了。
對于自己的力量,其實韋陀他自己也不太清楚,只估算了個大概,韋陀說:“一百斤,不知可否打得?”
鐵匠雖知道韋陀的力氣非常人所比,但這么大的漁叉,他不僅沒有打過,更是聞所未聞,不等鐵匠說話,道士便按捺不住了,他嘲諷道:“什么!一百斤?你個瘋魔和尚,一百斤的漁叉,你能耍得動?”
這也難怪道士,之前韋陀與七八個人保持僵持狀態時,道士正在桌子前進行所謂作法,注意力也都在韋鐵頭的身上,他一直都是背對著韋陀,所以韋陀的驚人力量,他全然無知。
如果當時道士和其他人一樣,看見了韋陀的力量,恐怕他現在也不會去嘲諷韋陀。道士此言一出,真正被嘲諷的人是誰,道士還全然不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