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陀此行目的就是遵從佛主的旨意,要尋一處道場。族長現在的提議,正好應了韋陀的目的,但韋陀卻沒有絲毫的猶豫,他拒絕了。
族長稍顯失落,說道:“師傅的意愿,我不好強求,倘若有一日,師傅愿意來這里,我們隨時都愿意為師傅建一座廟宇,算是還了我們的一個心愿。”
“阿彌陀佛,來日方長吧。”韋陀說道。
韋陀之所以不假思索的拒絕,實際還是他就在今天、就在這里存下了一個心結,這就是破戒殺生。韋陀自知還是自己的境界不夠,所以才會有這個心結,在這里做道場,宣揚佛法,韋陀覺得自己的心不可能完全沉靜下來,所以他拒絕的很干脆。至于何處尋道場,還是原先的想法,且看天數、緣分。
在韋陀沐浴時,族長與族中長者商量這事,開始還有人不大愿意,因為建一座廟宇,就算是座小廟,也得花不少的錢,但族長說了一句,“你們也都想想,韋陀師傅是一般的和尚嗎!今后誰能保證不遇到天災**呢?”
大家很快便領悟了族長的意思,于是意見也就很快達成了一致。
客廳里正在說著話,一個長工領著幾個人來到了客廳,長工說:“老爺,我實在也是攔不住,他們非要進來……”
不等長工說完,身后的一個人便說:“族長老爺,是這樣的,這是我家的客人,我也實在沒什么辦法,在我的客棧都住了一個多月了,真是沒辦法了,人命關天啊。”
說話的人是鎮子上的客棧老板,他的身后還跟著一個人,年紀不大,二十來歲,客棧老板簡單介紹后,這個年輕人便連連給族長鞠躬,之后便一下給韋陀跪了下來,他一邊磕頭,一邊哭著懇求韋陀去救救他的叔叔。
這話說來挺長,實際上事情也很簡單,叔侄倆是外地的客商,將貨物送到外地買家手里,便踏上了歸鄉之路,也就是一個月前,叔侄倆來到黃河渡口,就在渡船的時候,他們很不走運,遭遇了那只巨大的王八,走運的是有驚無險,最終渡船沒有傾覆,但船上還是有一位船客落水,命喪王八之口。
叔侄倆和其他船客一樣,渾身上下盡皆被河水打濕了,上得岸來,叔侄都渾身打哆嗦,便投宿到了鎮子上的這家客棧,這位四十歲的叔叔當晚就發燒了,本以為就是河水打濕衣衫,受涼受很了,去了藥鋪抓了幾副中藥,但幾天下來,燒都沒有退,這才趕緊去請了大夫,大夫也說是受涼了,又開了方子,抓了藥,幾天下來仍不見好,還越發的糟糕,再去請大夫,這回的說法又是驚厥之癥,因驚恐過度,以致傷了髓海,大夫換了藥方,卻說也沒有多大把握醫得好,說這回怕是五分看醫、五分看天了。
一旁的客棧老板補充解釋說,換了一個大夫,還說了大夫的名字,看得出來,族長等人都認得這位大夫,并且很認可他的醫術。
一個月了,病人的情況顯然無法趕路,不僅如此,病人的意識也含混不清了,這位年輕人非常的焦急,再拖下去,他很擔心自己的叔叔怕是會客死他鄉。他說著便又泣不成聲,“我叔叔要是死了,我也不能活了,我回鄉可怎么交待啊,我也不能活了……”
韋陀同情的同時,也很納悶,自己又不是大夫,為什么來懇求自己呢?
“你是活佛,你是活菩薩,也只有你,才能救得了我叔叔,我求你了……”年輕人說著又跪下來,連連磕頭。
連忙攙扶起年輕人,韋陀心里非常的無奈,他重申自己僅是一個苦行僧,不懂得什么醫術。
客棧老板也替年輕人求情,“大師傅就不要客氣了,救人要緊啊,下午在黃河里剿殺那兇殘的大王八,凡人是做不到的,大師傅你就可憐可憐他們叔侄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