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司空來說,歲寒山就是他的家鄉。他從小在這里長大,跟兄弟姐妹們在山上嬉戲,雨后結伴去樹林里采蘑菇采木耳,偶爾還偷偷摸摸地打兩只野雞解解饞。
山上有多少寺廟,什么寺廟是什么情況,他心里都門清。還有,哪些地方有富貴人家的山中別院,他也都知道,他以前還去給人家打過小工,幫著做些雜活兒,給自己的兄弟姐妹們掙點兒糕餅什么的。
鳳隨聽著聽著,也忍不住微笑了起來。明明是那么困窘的苦日子,怎么從他的嘴里說出來,怎么就那么妙趣橫生呢
行到半山腰,出現了岔路口。路口豎著一塊木牌,各自向兩個方向伸出了兩個箭頭,一方寫著“孤云寺”,另一方寫著“無量寺”,字體端莊平和,這是孤云寺智云大師的筆跡。
很多人都不知道,最初在這里立下一塊牌子,是司空出的主意。他對智云師父說,雖然熟人們都知道孤云寺怎么走,但對于慕名而來的香客,是很容易在岔路口走錯路的。走錯路的人多了,不是會影響孤云寺的收入么。
智云師父雖然是出家人,但也并非不食煙火之輩。聽了他的建議,就很痛快地搞出這么一個路牌來。
因為智云師父的路牌也給無量寺指明了方向,后來無量寺的人還特意提著兩筐果子來謝他們。
在歲寒山上,無量寺是與孤云寺齊名的寺廟,最早修建的時間都可追溯到前朝。
無量寺的僧人聽說公差上門,匆匆迎了上來,一眼看見跟隨在鳳隨身邊的司空,還稍稍意外了一下。
司空連忙向他行禮,說了一句,“法清師父,好久不見。”
法清頜首,帶著他們先去大殿上香。
鳳隨跟著身后,悄悄問司空,“你認識他”
司空笑著點點頭。他小時候可是經常帶著自己的兄弟們跑來這邊玩的。
鳳隨也很快想到了這一層,笑了笑不再追問。
上過香之后,法清便帶著他們去看喬家人之前落腳的院子。
喬家人當初來上香的時候,因為人多,住了無量寺最大的一個院子。不過客房已經經過了打掃,又已是數日過去,客房里并沒有留下什么有用的線索。
鳳隨帶著司空在各個房間里走過一圈,便順著碎石小路走了出來。
在來無量寺之前,鳳隨其實已有心理準備,猜到寺廟里應該不會留下什么線索了。但喬家人是在離開寺廟之后出事,他總覺得,住在寺廟里的這兩天,喬家的那位內應,或許會露出什么端倪。
不過在實地考察之后,他就意識到自己想的有些偏了。喬家人哪怕是住在寺廟里,起臥也都是自家人在服侍,跟寺廟里的人接觸的機會并不多。
寺廟里的人知道的比較多的情況,就是他們每日要了多少熱水,共有多少人在寺廟里用齋飯,喬家的人每天什么時辰去前殿里上香跪經。
但是這些信息,對于尋找線索的公差來說,幾乎毫無用處。
從喬家人住過的院子里走出來,司空一眼就看見竹林旁邊的巖石上坐著一個圓頭圓腦的小和尚,正晃蕩著兩條小短腿在啃蘋果。
這小和尚大約五六歲的模樣,長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模樣頗為機靈。看見客院的方向有人過來,他連忙從巖石上跳了下來,沒想到動作慌張,僧袍的衣角就被巖石給刮住了。他膝蓋一彎,摔倒在地上,險些來了個臉著地。
司空連忙跑了兩步,將這孩子從地上扶了起來。
小和尚揉揉摔痛的膝蓋,眼睛泛紅,卻強忍著不哭。
司空從地上將沾了灰土的蘋果撿起來,見小和尚眼巴巴的看著他,便又遞給了他,囑咐他說“去廚房找些清水,沖沖灰土再接著吃。”
小和尚抱住半拉蘋果,紅著眼圈點點頭,小聲說了句,“謝謝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