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光書帶回西京的消息,讓整個朝堂都炸翻了天。朝臣中一片討伐責罵之聲,無一不是痛罵鳳云鶴心懷不臣之心,妄想裂土為王。又有人罵他趁火打劫,趁著國勢危急,為自己謀算私利。
而朝臣們痛罵的這些,崇佑帝其實也是后來才想到的。他乍一聽鳳云鶴的要求,腦海中最先浮起的想法是這老小子瘋了吧,那還是人家遼人的地盤,封給他有個屁用
哪怕他肯下旨把上京和中京一起封給他那也不算是他的呀。
鄰居家的東西,他說送給誰有用嗎
就算他肯給,鳳云鶴他,他拿得到嗎
崇佑帝就開始陰謀論了,他不覺得鳳云鶴是想趁人之危謀私利,他已經封王了,向朝廷討要封地也是題中應有之意。他琢磨的是這老小子打底在打什么別的主意畢竟這種時候,他哪怕想要一片繁華富庶的封地,朝廷也只有答應的份兒。
因為摸不準鳳云鶴的用意,崇佑帝也不敢輕易表態,端著一張沒有表情的臉聽朝臣們吵吵了幾天。
然后消息就在坊間傳開了,與大臣們的義憤填膺不同,坊間反而是一片贊譽之聲,覺得鎮北王這是在對遼國表明他誓要收回燕云諸州的態度。
老百姓們把鳳云鶴看成是王朝的英雄,鳳云鶴包括整個鳳家軍的聲望活活的被這個消息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還有不少年輕人表示要背起包袱去北境投軍。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之下,朝廷的形象仿佛都被拔高了。
崇佑帝就更為難了。如此兩極分化的口碑,一個處理不好,后果難以想象。
輿論發酵了幾天之后,后宮的女人們也都知道了。舒太后就讓人來昭德殿傳話,請崇佑帝過去喝茶。
崇佑帝來到慈明殿,太后已經等著他了。宮人送上茶點,遠遠退開,留下這一對天家母子說說心里話。
太后放下茶杯,輕輕嘆了口氣,“朝堂上的事,哀家也聽說了。”
崇佑帝也跟著嘆了口氣。
太后就笑了,“你這性子”
崇佑帝有些綿軟的性子,讓她想起了年輕時候的自己。當初她還只是個小小妃嬪,處處被高皇后壓一頭。若不是她性子柔弱,在高皇后面前又一貫謙卑守禮,在這偌大的后宮,她怕是也活不到現在。
高皇后不僅僅是英宗的原配嫡妻,也是曹太后的外甥女,在后宮中的地位簡直無人可以撼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英宗身邊除了她這位嫡妻之外,都沒有其他的妃嬪。
這種超然的待遇也引起了英宗之母親曹太后的不滿。她數次旁敲側擊,到底壓著高皇后給兒子納了妃嬪,只是從那以后,高皇后與曹太后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冷淡下來。還有傳言說高皇后曾攔著自己的兒女,不許她們去探望生病的曹太后。
傳言不知真假,但婆媳之間有裂痕卻是真的。英宗數次提議要立高皇后所出的長子趙頊為太子,都被曹太后攔住了。
而失去了曹太后庇佑的高皇后,日子也過的沒有那么順遂了。先帝駕崩前的一年,高皇后母子被身邊的宮人下毒,高皇后中毒身亡,趙頊年輕力壯,抵抗力也強一些。只是,雖然救回了一條性命,身體卻很快虛弱下去。
下毒一案牽連甚廣,卷入其中的兩位高位妃嬪都被賜死,娘家也受了牽連,余波持續數年才得以平息。
高皇后遇害也對先帝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一年之后,先帝便駕崩了。曹太后在英宗幾個兒子當中挑來選去,選中了舒氏的兒子。
舒氏性子本來也柔弱,又被高皇后壓在頭上壓了小半輩子,骨子里的那點兒棱角早就磨光了。但她也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智慧,懂得柔能克剛的道理。年輕時對曹太后、高皇后曲意奉承又算得了什么,在她登上后位的時候,再多的委屈不平,也都值得了高皇后當初倒是風光無限,可現在,她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