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以格物名,徐子先怕是此刻天下第一有名格物家,雖因對朝政不滿,年前辭官賦閑在家,多年來故交舊友,往來信件仍是極為頻繁。時有信件來勸說其謀求起復,卻都被徐子先婉拒。以他如今心境,只愿蟄居在這擁擠樸素,前后三進上下九小院中,修書立說,再不愿返回官場中去。
不過即便如此,他仍是華亭府士紳中廣受尊重領袖物,消息也比旁要靈通,兩年前起,徐子先便陸續聽說有些中層讀書家家中出過小官,或正有門在外地為官,家里在本地也有些體面,遠遠不算煊赫家庭,正在陸續往南搬遷。
個中原因他也清楚,如侄孫女婿通信時所說,買活軍需要一些識文斷字,且在算學上有專長讀書去為他們做事。且他們手里有一些神藥,可以生死肉白骨,至少能治愈肺癆這樣絕癥,侄孫女婿便是因此冒險撞到了買活軍領土中去,快便也著迷于為自增加政審若是介紹了可靠,符合要求朋友到買活軍治下來,他們也會有一筆不菲政審獎勵。
其,便是有肺癆這個誘餌,愿意去買活軍治下碰碰運氣家也不在少數,就以徐家為例,徐子先自是庶吉士出身,這且不說了,他族中,讀書有成畢竟不多,這些年輕男丁,都受過不錯教育,識文斷字是肯定有,算學由于徐子先緣故,也都精通。
這些有功名男丁們,留在本地無非是打點家業,艱難地經營些小買賣,到了買活軍治下,若是掃盲班讀好,算學學好,表現出過算學力,便可能如侄孫女婿一樣,被特聘進吏崗辦事,一來是好歹有了出身,二來這些子孫們多少也都有些見識,若是好買活軍將來,那去做個吏目,將來可能總比在本地經營一間小鋪子來多。
每逢國難則多面投注,這是家族特色,真正泥古不化家,雖有卻并不多,更不會是買活軍招攬對象。因此去年以來,和一些算學同好通信中,徐子先也就陸續聽說了他們膝下一些意子弟去山區謀生消息。
今年起,則陸續有舉族搬遷消息,還有些家低調來訪告別要去義軍地盤,還是要謹慎從事,只能假借探親禮佛離家,不能操辦。徐子先這樣交好友、士林領袖,也只能單獨登門話別了。不少來道別時,話里話外也都在打探徐家動,有以其為馬首味道,卻都被徐子先委婉推擋了過去這些好友多數在宦海并不顯赫,如今也無在朝廷五品以上位置為官,他們收到關注自然是更小。
徐家情況和他們并不一樣,徐子先是正經兩榜進士,庶吉士出身,將來是可以入閣。雖然暫且辭官,起復希望猶在,他不不愛惜羽毛,和侄孫女婿通信已是極限,盡管對買活軍治下一切都極為好奇,甚至還討了買活軍稻種,在自家田莊里試種,并研究自留種性狀離,他始終有對侄孫女婿勸說和招攬有絲毫回應。
是還被打動么,卻也不是,只是這決定難下,以徐子先地位,他要買活軍靠攏便只能是闔家投靠,有別辦法,派子弟去買活軍治下謀生,便等于是將自腦袋送到了錦衣衛鍘刀之下。徐子先目前既有到買活軍官府誠意,也有完全下定決心,要離開敏朝政局,他本意雖不喜政治傾軋,越是到報紙上對北方前景不祥預測,便越是感到自仿佛承擔了道義上責任,不能一了之,在時機當時候,還是要復出回京買活軍可以往南發展,他徐子先雖然是華亭,也不能就這樣撒手了呀,若連他也不管了,北地百姓們可該怎么辦呢
越是買活軍報紙,便對他們治下景象越是好奇,別不說,光是水泥房便讓往了。徐家這處宅邸,內院可是上下九間房,都住滿了家,不便之處甚多,只可惜徐子先宦囊有限,又多花在了格物之上,要再置辦宅邸,也難辦到
抱著極遺憾,他完了三期買活周報,將其慎重折疊起來,又打開了吏目參考,這是一份半月刊,因此只有一期。
“我們為什么不能用恐懼與迷信來統治國民。”
在照例簡短直白刊首語后,頭版頭條文章依舊是謝六姐撰寫,徐子先剛讀了標題,眉頭便是一挑,又修正了自心里對買活軍法來,買活軍非止奇技淫巧,連政論都頗為成熟,是當真不能以一般草頭王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