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辣椒傳入東瀛的時間,要比傳入華夏更早幾年,便是先傳入九州,隨后再傳入武林、金陵。現在九州島的百姓們聽說已經有食用菜椒的習慣了,不過,他們的辣椒辣味少,不比我們的刺激開胃。我們的辣椒,現在已經琢磨出了好些吃法,辣椒炒肉、辣椒泡菜、辣椒泡酒,辣椒粉、辣椒醬,都是走得很好的商品。昨日到港的貨船,也帶了一批辣椒醬來,我們這里分到了三瓶,一瓶半斤,聽說只要三百文,也不算十分的貴,上面一層可都是上好的紅油。”
陸大紅便拿出辣椒醬來,又取出了切成小塊的饅頭,請大家品嘗,笑瞇瞇地說,“若是能吃的,便覺得非常的開胃發汗,可以祛濕、壯元氣,和胡椒是有些像的,只是便宜了許多,若不能吃的,會滿頭大汗,感到舌尖和嘴唇,凡是和辣椒接觸的地方,都發痛,這有些像是吃檳榔,喜歡吃的人,極喜歡吃,不喜歡吃的人一口也碰不了。不過這東西和檳榔比要更好,檳榔對健康是非常有害的,也不雅觀,但辣椒對身體健壯的人,卻是只有好處,便是有些人吃了會胃痛、腹瀉,那么不吃了也就沒有關系,不會留下什么隱患。”
這些主婦們,是非常能接受調味料的刺激性的,實際上,很多人也吃不了大蒜,覺得那味道太過刺激。而且在她們來看,對調味料的追逐完全屬于人類的本性糖也好、鹽也好,為什么能賣得上價格,不就是因為大家都喜歡吃嗎若是鮮食,還有儲藏問題,醬料和酒的生意,在港口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關系到了民生的幸福度。她們便紛紛熱情地品嘗起了辣醬,并彼此議論了起來。
“很下飯呢,只這么針尖大的一點,可以下這么一塊饅頭去,嘴里還咸滋滋的確實也開胃”
“很辣嗎倒覺得不如茱萸,和花椒相差得不多。”
的確也有一個女學員,吃了一點便滿臉通紅,忙著到處尋水,眾人都發笑了起來,除此以外,大家是公認這個醬很劃算的最關鍵是經吃,這些主婦們,不是兒子在船上,就是丈夫走海,船上的伙食成了她們的心病,一款不易壞,而又很經吃的醬料,一瓶至少能吃上一個月的醬料,別說三百文,哪怕一兩銀子,也是舍得買的這些主婦們手里并不缺錢。
“這個醬我們這里也沒有多少,聽送醬料的人說,是你們甘統領買回來試吃的,他買了一百多瓶,應該都在天龍軍主那里。”陸大紅笑道,“我不過是幫他紹介紹介,你們要買,自己設法吧。來,今日教幾個生字,就教紅油辣椒醬,大家先用拼音來進行拼注”
買活軍是習慣了一天只上半日課的,這安排適合這年代的大多數人,尤其是主婦們,一大清早打發了家里人的早飯,便來上課了,下課后回去正好捎帶手買些海鮮,或是新出缸的泡菜雞籠島的氣候要比泉廈都更暖和,按照陸將軍的說法,終年都受到雞籠島暖流的影響,這里的作物,一年是可以三熟的,而青菜也可以一年不間斷的耕種,澎湖灣里也有一些家眷自己開鑿的菜地,不過風大,收成不算很好,僅夠自己吃的。在雞籠島本島的農戶,則已經可以自己收獲青菜,很多人用買活軍的糖和鹽,還有外來的醋,做酸甜口的泡菜,帶到澎湖灣來賣,那些跑遠海的船都是成缸成缸的買。
買點泡菜,買一條肥肥的鯧魚,回到家里,把自家種的紅鳳菜割了一點,切一抿子豬油炒了,再滴一勺蝦油,便是本地人很愛吃的清炒紅鳳菜。下一點買活軍的糖在鍋里,燒起糖色來,紅燒鯧魚這就有了,出鍋前噴一點鎮江香醋,香味撲鼻,還有一碟泡菜,一整鍋大米飯,若是在中原內陸,農戶過年都吃不了這么好,而雞籠島這里,物價的確是廉宜的,貴的其實是調料和大米所以能為她們帶來物美價廉的調味品的買活軍,在主婦們心中形象本就很好,現在,有了辣椒醬,哪怕什么大船的謠言都是假的,她們也益發地信奉起六姐天妃了。
“可聽說了,昨日來了一批新的辣椒醬,是甘統領帶回來的”
午飯桌上,不少主婦都和自家的丈夫提到了這件事,鄭地虎的妻子林氏也說了起來,“這是什么好東西,怎么沒聽你說起呢我嘗了一口,便知道你一定是喜歡的,莫不是在那里時,這東西還沒有得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