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沒什么說的,葉老夫人若愿意動,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沈宛君道,“如此一來,便要把孩兒們全都帶上了,否則在家中也無人看顧。那曼君哪艘船恐怕是住不下。”
“若是我們兩夫妻去為她斡旋,乘她的船那也罷了,本來你帶了三個孩子,便也不好坐她包的船她自己孩子便是幾個了,或許還有昌逢家的姑娘也要去放腳。不如我們便自己包一條船,若是操心路費,那便賣兩畝田,余下的銀子到了云縣,彼此湊一湊,若是能還債,便先湊錢將債還了,實在不行,我再找王兄開口,總之還是幾家人一起回來過年也好些。”
只是治病,債務不會多重的,如此處置,葉家可謂是仁至義盡,不會被人挑了理去。君子重名,沈宛君對夫君的品格一向是非常滿意的,聞言便含笑道,“也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讓孩兒們去見識一番也罷了只是不知道娘那里會不會答應呢。”
葉仲韶正要自告奮勇,前去斡旋,沈宛君卻笑道,“罷了,你不行,見了母親便如同老鼠見了貓,還是我去說。”
因為自小便被袁家收養,直到長兄去世,成為獨子,才被送還葉家,葉仲韶和母親的確不算很親,倒是妻子雖然孝名在外,但處置家務頗有手段,她會生養、嫁妝厚,娘家在吳江又是龐然大物,便連丈夫的心都靠在她這里,實在將老夫人拿捏得死死的,聞言,兩夫妻相視一笑,都是彼此會意,葉仲韶道,“那便先由娘子出馬既然定下如此行事,那么我們明日便回岳家去,和君庸再商議一番,順便看看小瓊章。”
夫妻二人的三女兒葉瓊章,出生不久便被抱到張華清膝下,由她收為養女,慰籍自己的喪女之痛,因此每每葉仲韶從學館返回時,都要去探望幼女,沈宛君當然也就隨他一起回去。雖然此時出嫁的女兒不能常回娘家探望,但這種拜訪似乎是不算在內的,也從未有人說過沈宛君什么。
當晚,沈宛君去老夫人處請安時,便和她談起此事,老夫人雖有不悅,經她巧言辟理,又說起,船無論如何也都是要雇的,最多的錢已經花了,您不去也省不下多少,竟也無從反駁,只得勉強答應。
第二日一早,沈宛君便帶了丈夫、兒女一道,回娘家探望,沈君庸因頭一日得了信,也沒有外出,和葉仲韶二人相見,頗有一番歡喜,剛讓到書房坐下用茶,葉仲韶便迫不及待問道,“君庸,你剛從京城返回,消息靈通,可知道京師如今的論戰內情究竟朝廷派出使者,是何分教,而魏閹竟真下野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