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這規矩是否合理,單說這科目之多,劃分之細、考核之嚴,考試方法之奇,便是從前沒有見過的。葉昭齊以前聽說家中長輩去學館就學,最嚴格的,也不過是每三日便要做一篇八股文而已,做得好,做不好,全憑先生的喜好,每篇文做了,大家彼此品評、消化,便又是數日過去,實在的來說,她覺得若是要偷懶,也是很容易的,不做文章的日子,是讀書還是會友,又或者在書房里閑玩,完全聽憑個人的意愿,便是文章,做得好壞,家人也不易判斷,這個先生說好,那個先生說壞,莫衷一是,再說有些家人住得遠的,就更是只能聽憑生員混日子了。。
總的說來,因為以三年為一個周期,期間有許多時間是可以去做自己的事的,便是空了一兩年沒有讀書,春闈、秋闈以前再拾起來,真正天資聰穎的人也耽誤不了什么,因考教的東西就那樣多,是限定死了的,主要是考對四書五經這些儒家經典的精研與翻新,至于其余什么算學物理之才,根本就不在范圍之中,若說考的是治世的東西,也不盡然,只能保證這三年三百進士,的確都是個頂個的聰明人,但要說他們真正懂得什么經世濟民的學問,那是沒有的,還得到任上去學。
買活軍這里,就太不一樣了,考試的主觀題少而客觀題十分的多,分數便很有參考價值了,90分以上,80分以上,各代表學到了哪個階段,在葉昭齊來看是很顯然的,而那些奇才,也可以通過學力測試直接跳級,一般的人才,如她這樣,穩扎穩打,通過極度的努力,則是每一單元都學得很快,如此以最快速度前行,很快也能和后進拉開差距。要選拔人才時,只需要查看其在各科的進度,入學的年份,平均分數,則此人的質素則一目了然了。
那些好玩的學生,別說糊弄長官,便是家里人,看看成績單,那也是糊弄不過去的,真正愚笨又或不用功的,也不用空耗時間在這上頭,還不如放棄讀書,一輩子都當最底層的小工好了。
再往上,到了中級班該是如何學習,葉昭齊就不甚了然了,因為現在買活軍這里初級班畢業的學生,便有也極少,大多數人都在讀第一、第二學年,留級的學生也很多,語文、數學倒也罷了,從物理開始,那些副科,有許多概念實在是太難理解了,完全只能死記硬背,遠遠達不到純熟運用的水平。不過,各個專門學校倒是有來招生的,有些學生,因為在機械、算學上有長才,便是一邊在初級班修著其余的課程,一邊去專門學校里修特長課程,這又和一般的學生不一樣。
和敏朝的學制相比,買活軍這里的學制還算是簡單的,官府招聘,一律是通過吏目考試,另外再加政審分,除此以外,什么蔭官、補官、監生放官,一律均無,而且錄用吏目的數額和頻率都比敏朝要高得多,這里可以說是官吏一體,雖然官制還不分明,但似乎并沒有什么吏目無法染指的官職。
譬如十六姨沈曼君所說的金主任,便是從女子考入吏目,從縣農業辦主任,升任府農業辦主任,這已經是從五品、從六品的官職了,若是再往上可以升到部里去,以沈、葉兩家人在聚餐時商討出的結論,買活軍這里任命官員,更看重的似乎是專業背景,譬如農業學校畢業的學生,便有可能任命為農官這種對癥下藥式的任命,而且是沒有職級限制的任命,就讓葉昭齊感到相當的舒服,敏朝雖然也有專業工匠為官的,但也多是八品小吏,很難有入流的官員。
如此,在買活軍這里,要做官是一定要好好讀書的,而且要慎重地選擇自己的專業方向,雖然現在一切草創,但昭齊相信,將來一定也會有戲劇專業學校、文學專業學校,甚至乃至外語專業學校,只是尚需時間罷了,她以為自己如果不能考吏目,那就必然要考進專業學校里去,至少也要學幾門外語,又或者是出幾本書,自然是不能一輩子只當個掃盲班老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