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總之是說不通的,雖然沒有錯但事情不能這樣辦
但若是要表示出反對,又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文章里寫得也很明白,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來,這么做的確是不對的。所以屋內的氣氛一時有些詫異,倒是只有信王看得很起勁。
“謬誤謬誤好拗口。”雖然信王理解這些概念也費勁,但從語調聽來,同時亦是興味盎然,因為他是不需要和旁人去論戰的,而且年紀也小,根本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又或者是親自展開這樣的論戰,是以他完全以一種超然的態度,將文章和自己素日的觀察互相印證。
“訴諸感情這條有意思,曹伴伴,如今朝臣互相上本子攻訐,有許多都犯了這上頭的邏輯謬誤呀尤其是這個訴諸感情和人身攻擊這兩條,我怎么感覺九成以上的論戰都用這條呢。”
所謂的人身攻擊,便是不能就事論事,以某人的人格、品德來判斷他的論點。這的確是敏朝朝臣彼此結黨攻訐的焦點,信王是從這條開始完全投入地閱讀起來的,他感覺自己的眼界好像一下被拓寬了,仿佛這些干巴巴的概念,在他眼前描畫出了一重全新的世界各黨之間的彈劾,哪個不是想方設法地證明對方是奸臣,而奸臣的所有政務建議都是禍國殃民的絕戶計當然,或許各黨的政治目的并非是完全廢除前任的所有政策,但至少他們擺出的架勢便是要從臣子的道德來證明政策的正義
“但政策就是政策,又哪有什么正義不正義呢只有好用不好用啊。”
正義這個詞,也是從買活軍的報紙上新學不久的,信王不禁就把這話說出口了,“這種因人廢政的邏輯的確全然是站不住腳的邏輯、邏輯”
光是邏輯這個詞,便是從未見過,編輯注釋為事物內在之理的聯系,信王覺得這個注釋就猶如沒有說,但他看了看屋內的其余官員,他們似乎對這個詞也沒有充分的認識。但要說完全不懂,也不盡然,信王琢磨著這個邏輯,大概就像是對一種規律的總結和闡述又或者是一個人主張的一種道理,可以用道來解釋,但又不完全一樣。
譬如按注釋中所舉例的,你打了我,所以我不高興,這就是我的一種邏輯,又或者你雖然打了我,但我察覺到你是為了我好,因此加以責罰,所以我并不生氣,反而羞愧,這也是我的一種邏輯。信王尋思著,只要是按自己的想法把事情串起來,都可以成為一種邏輯,只是邏輯是存在謬誤的,譬如你打了我,但你因為愛我才打我,所以我并不生氣,這里就存在了證據不足的謬誤,因此人完全可能是基于別的念頭毆打我,而我也可能是基于別的理由沒有生氣,如此,這就是虛偽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