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編撰這一本教材,最大的難點其實在于素材的取舍,要結合此時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對于歷史做一定的初步教育,這部分工作必須是徐先去完成,謝雙瑤壓根就沒有時間,她把握的是之后于政治理論的選擇和闡述,當然,很多也都是照抄的,只是做了點小刪改,至于對未來社會形態的展望,這才是需要原創的內容。因為此時壓根就沒有資本社會
因此,謝雙瑤選擇將原始社會之后,再到消滅了剝削的終極大同之間,所有的社會形態都概括為剝削社會。將人群于剝削的博弈作為社會體制變革的原動力,以此來論述限制剝削與發展生產力的要剝削與對剝削的反抗都存在人,而于剝削的爭斗無疑會消耗大量的生產成果,因此,互剝削,或者最底程度的有限剝削,是剝削社會最佳的博弈結果。一旦限于剝削而沒有余力發展生產力,便證明了社會形態本身科學。剝削社會的存在,本身便是為了有一日能夠消滅剝削,是一種間階段的社會形態。
而匱乏的生產力,則是剝削的源頭,即是當人們的需求無法被自身的生產力所滿足時,便產生了剝削他人而滿足自身需求的動力。當生產力極為匱乏,乎毫無剩余時,剝削沒有土壤,但一旦盈余產生,剝削的欲望便從人滋生了出來,直到生產力豐富至自身需求可被自身生產力完全滿足為止,剝削才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這也就是所謂大同之治的真正內核
“生產力的終極進步”
徐先也跟著喃喃讀出聲來,溫著書他最喜歡的段落,“屆時,也會有新的社會形態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階段大道之行也,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獨親其親,獨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必藏于己,力惡其出于身也必為己,是故謀閉而興,盜竊亂賊而作,故外戶而閉,是謂大同
由生產力極度匱乏,被迫的大同而始,最終生產力極度豐富,主動的大同而終,數千年前,賢人所向往的未來,將在千萬年后成為現實,由先而后,最終再返先,由大同而至大同
這的道統,在美學是否具備了獨特的美感始即是終,終即是始,是否又得到了道家極的一絲神韻徐先神往地閉眼,仿佛在幻想著那新的社會形態的種種細節,“那就是仙界嗎”
“仙界的社會形態,會是如何呢夏蟲可語冰,想必那將是我等完全無法理解的一種社會形態了。”
在他身邊,謝雙瑤的表情有些微妙,但徐先完全沒有發覺,他已經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向往之對于未來的究極大同,徐先是深信疑的,試想,謝六姐都能穿梭時空,來到平行世界了,這該是多先進的生產力,要滿足人們的需求,已經完全費吹灰之力了,誠然,那便是生產力的極大豐富那是大同是什呢
“真想知道那時的仙人們是什”他懷著無限的憧憬,輕聲說道,“想知道他們是否,也還是會有煩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