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到買活軍那里去了”
半月以前,在姑蘇城外長洲葑溪一帶,馮氏老宅之中,馮猶龍也正有些吃驚地和友人談論著家鄉之中最新興起的這股風潮,“這么說,茶樓酒肆里的消息還是真的,連并山園王家的女眷都逃去了買活軍那里”
“正是如此了,聽說是為花街巷一戶人家豢養的船夫給誘拐走的,老馮你說可笑不可笑,一個花舫船夫,居然能拐帶上繡樓小姐,這讓王家姑娘閨譽何存也難怪老王這一陣子都氣病了,不肯見外客,又緊著做法事發送幾個苦命夭折了的女兒家不過是遮羞布罷了,其實就是逃去了買活軍那里從并山園里出來,沿著護城河,走個二三里便到水門碼頭了,那里如今日日都有上百女娘投奔,要往買活軍那里去,別說知府,連巡撫也絲毫不敢管”
“怎敢管人家有傳音法螺,還有記仇本,狠話早放出來了,誰敢給買活軍添堵,來日打下姑蘇城,全家吊死在城門口現如今各家哪還敢管束自家的女兒一群裹腳婆子都沒了生計,倒是人牙子比往常忙得多。”
“為何”
“便是要把自家的小腳伎趕緊地賣給消息還不靈通的地方唄,有些連鴇母也都跟著搬走了,生怕將來買活軍回來尋仇的。再不敢在姑蘇城呆,都去了廣陵一帶安身。”
“這些青頭賊”
寬敞的書房中,客人一面品茶,一面讀報,指點著最新流傳在姑蘇城中的新舊消息,這是馮秀才一向十分喜愛的消遣馮家在葑溪也算是大戶,馮秀才祖上也是有進士的,這些年來,雖然兄弟幾人連番趕考,都還沒考上舉人,但家事卻還始終十分興旺,除了馮家的田地之外,其實還有一多半要得益于他們自家經營的茶樓。
馮秀才常年喜歡泡茶樓,所謂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他對澡堂子還好,只每日早上,必去茶樓用茶,聽著三教九流議論著的市井傳言,也不知敷衍出了多少傳奇故事,所刊發的古今笑、古今、平妖傳等,行銷大江南北,雖然被福建道的書商拿去大賣簡裝版,但精裝版也賣得很好,出一卷便至少是數百兩的利潤,因此馮家家計迄今仍十分豐厚,絲毫沒有因為家中這一代讀書無成,而有什么衰敗之象。
自然了,都是姑蘇城的名流,也要講究人情世故,王家的熱鬧聽過便算了,可不好寫進書里,并山園那樣的龐然大物,也不是馮家能得罪得起的,馮猶龍他們平日混在一起的還都是葉、沈等書香世家,和王家那樣的仕宦名流,層次上還有差異。便連友人們也很知道分寸,這些話都是在書房里講,茶樓品茗時是不肯說的。
“老龍,你對這女娘投奔的風潮,怎么看來”馮老龍好友,同時也是姑蘇城內知名的書商,金閶葉華生老爺便笑道,“可否因此敷衍出幾卷話本,想來定也是奇情婉轉,不知有多少故事在里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