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他從來沒有這個概念。
“一袋一文錢,大約一袋能裝個身衣物是有的。”王知禮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個洗衣廠,最大的本錢其實就是造水車,造葉片,但這東西足以用許多年,本錢攤下來,落在一袋衣服上,可以忽略不計的。主要便是洗衣廠工人的工錢。”
“洗衣廠工人,若是識字,一日便是二十五文,十個人也無非是二百五十文,而這桶子,從早上天亮,轉到晚上天黑,若是還洗不完,還能挑燈繼續洗,能洗多少衣裳一個桶子,洗個百十件衣裳是有的,只需要洗十五分鐘,用兩個桶便能完成這個循環,這樣算下來,一日能洗多少衣裳”
“草木灰和皂角,草木灰是幾乎不要錢的,都是各單位的食堂免費供給,皂角所費也實在是不多。這門生意,于百姓來說,實在是實惠便宜,能夠節省人力,去讀書、去上工,同樣的時間,賺到的都比洗衣費多。于衙門來說,卻是非常穩定的一筆收入,獲利應當很不少呢”
這買活軍,怎么就這么會賺錢呢
這是大多數了解了買活軍的敏朝官僚,都不禁興出的感慨,便連洗衣這樣的小事,儼然都是利潤豐厚,而且細水長流,幾乎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他們的衙門,能富成什么樣子說不定光是各地的洗衣廠,都能湊出幾個月的遼餉了
皇帝自然是心動的,“那我們能不能學著做這樣的生意”
這卻很難,因為這種洗衣機,是專為棉布衣裳所設的,而且是要質量較好的棉布衣裳,才能經得住這樣的攪打,綾羅綢緞被這樣對待,便是沒有洗爛,也肯定會變形,不能再穿。
也就是說,若是要在京中開這樣的洗衣廠,不但沒有合適的湍急河流,也沒有人會來光顧雇人來收衣服倒也罷了,這個是簡單的,但該如何讓這些人把衣服準確地還回去這不但要求這些工人識字,而且也要求京城有一套能用數字來定位街道房屋的系統。這就不是單單一個洗衣廠能統籌的事情。
“再往大了說,買活軍那里,百姓家之所以如此普遍地將衣服拿去外頭洗,是因為他們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去做別的事,賺頭更多。”田任丘私下和惠抑我談到此事時,說得便很直接了,“洗衣做飯,一般都是女眷的事情,他們的女眷是普遍出去做活的,但咱們這里,洗衣做飯就是女眷的工作,把這些事包給外頭了,她們自己做什么去坐著玩么哪怕一袋一文,這也是不必花的錢,因為完全沒讓她們看到花了這錢的好處。”
買活軍那里的事情,好都是好的,但學是真不好學,便是朝廷也屢屢感到無能為力,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要辦洗衣廠,那就要讓女眷看到花錢的好處,那就要讓她們能出去做活那就要讓她們也接受教育,眼下朝廷連特科都沒開,這該到哪一步才能辦呢更不說,朝廷哪來的錢到處聘請了先生,去田間地頭開班
再者,若是要開這樣的掃盲班,那就一定要用簡化字,如果連字都學了買活軍的,只怕朝廷中袞袞諸公是不會答應的,便連民間也將物議大起,這和歸順于買活軍,究竟有什么區別和議之后,絕非是萬事大吉,反而隨著交流的增多,改變的進行,逐漸意識到的是一種追趕上的無力,便是完全沒有外力掣肘,只怕這些事也不容易辦成,更不說買活軍已經儼然把天下當做自己的囊中物,只等著時機到時,逐步擴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