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然的,說是面粉糖丸子,那也是精白面加的糖,這個東西,放在敏朝,那說是藥也一點不假,很多病人一年到頭也吃不到這么精致的食物。在買活軍這里,也是有了新式的磨面機、機械篩,才能做到這個價格。龍眼大小,還只賣一文錢一個,醫院確實不能多開,否則外頭的糖果都沒生意了,老百姓嘴饞了,來醫院開點丸子吃,還多個補氣的噱頭,怎么不比在外買糖劃算
對買活軍來說,醫院的面粉養生丸,說不上賺錢,翻倍賣的話才能有一點利。千金堂的這個藥丸子,因為藥材放得足,也不能說是暴利,還是走的山陰人的路子細水長流,薄利多銷。
論方子,也是正經從名醫武叔卿那里買來的驗方,武叔卿給人看診,開太平方子時,最常開的就是這個方子,聽說里頭有薄荷、丁香、白芍、山藥、黃精、蜂蜜,富貴人家還能加老山參,方子治不了病,但做補品問題不大,可謂是老少咸宜,能夠補益元氣,減少眩暈、惡心、乏力、面白等等一系列虛癥。
這些癥狀,其實說穿了就是營養不良、低血糖、低血壓什么的,這種癥狀在中醫來說就是元氣不足,這個時代元氣不足的人又非常的多,這種藥在營養過剩的時代根本沒有存在的土壤,但在這個時代,一旦能夠量產,掀起流行也是情理之中。謝雙瑤覺得這個千金丸在敏朝應該會更加神效,可惜的是敏朝的百姓應該是吃不起的。
真要說這門生意有什么問題的話,那也是普遍性的問題,謝雙瑤很懷疑這個藥方里的藥材到底有沒有用,也就是說,和純粹的糖丸比,這些藥材的添加到底能不能增添養生的作用就像是她很懷疑如今醫院開的中藥方子,究竟能不能治好病一樣。這種驗方缺乏證據和原理分析,是純粹的經驗醫學,要論文那肯定是拿不出來的。
但,這里就又引起這一個問題了,如果懷疑千金丸,那就等于是懷疑別的傳統藥方,即便就假設它們真的沒用吧,謝雙瑤能不能拿出填補空缺的現代醫學如果拿不出,她該不該阻止民眾尋求這種或許有效或許無效的安慰劑
如今來看,答案是很顯然的了人性的需求是無法阻止的,謝雙瑤自己都不能保證她一輩子不吃這些安慰劑,她是帶了很多藥來不假,但她又不是醫生,很多藥謝雙瑤壓根不知道怎么用,如果得了一些現有已知用途的藥物無法治愈的棘手疾病,身處于痛苦之中的話,她會拒絕中藥嗎她會喜歡聽到醫生告訴她,你這個病現在醫學水平根本治不了,給你開藥也沒用,只能靠自己熬嗎
這種話,無疑是掃興的,謝雙瑤覺得,如果真的很痛苦的話,她大概只能做到拒絕一些明顯有毒性的藥物,比如朱砂、草烏之類的,如果有醫生敢給她開方子,她是一定會吃的。
既然連她也如此,那么苛求別人便毫無意義了。但凡是日子過得好的百姓,都有為自己的健康花錢的愿望,有了痛苦,人要看病求醫,不管醫生有沒有用,這種心理訴求就像是人要吃飯睡覺一樣,是最樸素的人性,都是無法靠權威強行扭轉的需求。更何況謝雙瑤能說中藥吃了完全毫無作用嗎她不能,她又不是醫生,科學家沒爭論出結果的事情,她不能隨便亂說。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千金堂的東家,別說她是騙子了,該說她是急百姓所急的忠厚商戶才對,藥丸賣得貴,并不是她的問題,而是如今的藥材多數都是野生,本身價格就居高不下的問題。有些中藥一貼就要三四百文,也不是生藥鋪黑心,有些藥材收來就那個價,這時候的許多藥材,其實也是奢侈品,它的產量就只夠極少數人吃的。
這是經由千金堂的走紅,暴露出的一個顯要矛盾,誠如謝大哥所說,是百姓們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和落后的醫藥行業之間的矛盾。不論是診治、醫治、藥治,這些原本的奢侈服務,都是應該要想辦法降降價了。
這矛盾應該已經存在了許久,只是官府的反饋機制也是相對落后的,還是敏銳的商人發現了這個矛盾,并且立刻就從中牟利,賺了大錢。謝雙瑤覺得千金堂的走紅是很有意義的,她在自己的記事本上寫了幾條,“第一,醫生專門學校要增加和農業專門學校的交叉分科,藥材種植學,爭取在五年內能夠達成常見藥材的人工種植量產。”
量產是降價的不二法寶,如果和千金丸同等品質的藥丸,成本能降到三文,賣價腰斬,甚至于只賣四文一丸,或者如果有一天能賣到一文一丸,并且大批量供應的話,相信是能暢銷海內外的,到了那時候,千金丸自然也的跟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