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買活軍這里的工都是只做半日的,另外半日,你便是要做事,得的錢也很少,還不如去上課,但這些孤兒寧可在街頭游蕩,當個黑聽差,也不愿去上課,在云縣,因為人口太多,管理上也存在困難,這樣半日半日的小黑工為數不少,也頗為造成了一些問題,可想而知,孤兒院的日子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好過,至少管理上也還是存在著漏洞。
孤兒權益促進會,便這樣應運而生了,第一批捐款的很多都是私鹽隊的鹽販子這些孤兒,很多都是他們從外地帶回來的,既然在情感上有關心,便也愿意拿出一些小錢來,鼓勵孤兒們繼續上課,或者若有想要獨立出來的,滿了十三歲,也資助他們幾個月的廉租房房租,如此可幫助他們在大城市中落下腳來。
給孤兒權益促進會捐款的人數是相當不少的,便是一般的市民家庭,若是發些善心,又或者有提升政審分的需求,似乎也喜歡優先捐給孤兒院,大概是因為人總是喜歡孩子,扶弱院這邊,又是一個無底洞,但捐款卻不那么多扶弱院里,多是一些殘疾、畸形、重病、年老無依,做不了活的可憐人,在敏朝,大概多數人都會被拋棄在荒郊野外,無聲無息地消失、吞沒。
買活軍這里,有個扶弱院,至少能把他們收容起來,伙食上,雜米飯也能給吃飽,三不五時,飯里也能見到一點葷腥味肉是沒有的,蛋花一人能分一勺,這已是令人感佩至極的仁心了,再有,醫院也經常去做義診,一些疾病,能治的都給治,這是不收診金的。說實話,武子苓也想不到官府還能做得多好,光是如今的政策,已是敏朝拍馬難追,敏朝那里,有手有腳,能做活的壯漢還有慢慢被餓死的呢,不能工作的病人,世上壓根就沒有他們的活路。
然而,扶弱院也并非盡善盡美照看人手,永遠都是不足的,扶弱院只能是讓情況較好一些的人,去照看垂死的病號,他們的工作人手很不足,而且,很少有人能干得久,很多人寧可不做吏目,也不愿在扶弱院呆下去人太多了,照顧不過來。
想要都照顧,會把自己累死,只照章做事吧,瞧著那垂死之人的慘狀,良心上又過意不去,而且許多來扶弱院探望的外人,見到這樣的慘狀,很容易指責干事們,即便不指責,那不忍和震驚的神色,也夠人受的了。
久病床前無孝子,哪怕是自己的親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陌生人呢在扶弱院做事,錢也沒有特別多,和在廠子里做工差不多累,心里上的折磨還大,能待得下去的人的確不多。
武子苓是去過扶弱院的,對于其中的癥結相當清楚,他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只能是促進會出錢,聘請護工定時過去幫幫忙,再者就是寄望醫術盡快發展,能將其中一些棘手的疾病治愈。他是早已決定,千金丸的收益,他只略取少許,其余都要捐給這孤兒、扶弱、醫械醫術這三個促進會。對于礦產人才,武醫生雖然也知道發展有益,但興趣的確不算特別大,便還是予以婉拒,不過他也勉勵十三娘,“礦業影響深遠,是百年大計,你能幫著培育人才,也是功德。”
十三娘大概是早猜到如此了,笑瞇瞇地道,“也是,那我下個月也跟著你捐扶弱院。”
她捐就捐了,何必還要跟著武醫生武子苓沒有說話,耳根兒略略發熱,正要告辭,十三娘又起身去內間,拿了兩套衣衫來,笑問道,“今年的團年會,你看我穿這套好,還是這套好這套灰撲撲的,不太好看,可我又覺得這套用了綢緞,未免過于張揚,只怕旁人覺得我太顯眼,又不好了,你是見過世面的人,快來幫我參謀參謀。”
這兩套都是新式衣服,一件是棉襖配的碎花棉布的罩衫,襖子又短又窄,下頭是雙排扣的褲子,褲子也和今年極為流行的款式一樣,在腰側長了兩個尖角,瞧著便是精神俏麗,今年冬天,云縣街頭走的女娘,時新些的,多是這副打扮,是最不會出錯的款式。另一套就更像是舊式的冬衫了,照舊是長褲配著窄襖,但在外頭又披了一件短氅,氅衣滾了灰鼠毛,是花開富貴喜慶連綿的大紅灑金緞面,日光下閃閃發亮,奪人眼目,十三娘將它披在身上,轉了個圈,笑道,“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