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羊,大家都在養羊,關外的韃靼人,這么幾百年下來,他們原本也還在固執地說著韃靼話,但如今不過是一年多的功夫,族群里會說漢話的年輕人,顯著地比從前要多了,他們還向商隊索要買活周報,為的是辨認上頭的羊毛收購廣告,還有查看編織毛衣的技巧,養羊儲料的知識。
在這個氣候異常的年代,連韃靼人都有些部族開始種菜了羊過冬只吃干草,很容易害病死去,或者嚴重掉膘,若是要養到明年,那就得喂蔬菜,南瓜、胡蘿卜、甘薯摻著喂,土豆它們也吃,而韃靼人也非常喜歡耐儲藏的土豆,有幾個小部族,竟在自己的四季草場周圍,嘗試著種起了南瓜。
織毛線,所有人都在織毛線,黃來兒來到銀川驛下一站,鳳鳴驛時,幾個驛卒便盤膝坐在窗前炕上,一個個手里都拿著棒針,正在打毛衣沒有人說只有女娘擅長編織,毛衣只要織出來,無論如何不虧本的,就算織得不好還可以拆了重織,所以西北這里,不論男女,都很有嘗試編織的熱情,而且報紙上也說了,編織可以放松情緒,不分男女都適合發展為自己的愛好。
這些驛卒平日里閑著無聊,坐在一起就是織毛衣,他們有一個優勢,便是可以第一批看到買活周報,周報上現在增添了編織專欄,每一期都提到一些編織上的技巧,而且還能附圖解釋,這種圖,必須看周報的原版才清晰,如果是翻印的版本,那附圖的質量可就差得太遠了。
驛卒們因為職業優勢,所看到的都是原圖,而且他們平時閑空也多,又都還算是心靈手巧驛卒和一般的農夫比,還是多了不少專業技能的,吃食上也相對豐富,因此學習能力也要強一些,幾乎個個都是一把好手。
織出來的衣物,送到縣里去賣,銷量還很不錯,便是賣不掉,也可以自己穿,但幾乎都能賣掉,因為這種散發著騷味的粗硬毛衣,是西北人民所能接觸到最保暖的東西,沒有人去統計,但人們從自己的生活周邊出發,他們在冬天也不太聽到有人凍死的消息了。去年,黃來兒所到的驛站縣城,也沒有太多百姓凍死至于流民,居然也很少見,因為能走得動的流民幾乎都去南面了。
“黃來兒來了。”驛卒們聽到馬鳴,便擱下了手里的活計,去后院給馬槽添食水,黃來兒這里取了包袱,和驛丞交割,得了回執,也不急著回去今日他走不了,鳳鳴驛的驛卒也無法動身,要等明日再送信了。
“最近縣里可有什么新聞”
他一蹁腿,也上了炕,熟練地盤膝坐好,從自家的背簍里取出了織到一半的圍巾,把別在一起的棒針一拆,手里飛快地就織了起來,嘴里也不落空,嘮著銀川驛的新消息,“今日來的包袱里,有新一期的周報,里頭又教了一種新的花色織法,一會等驛丞看完了你們記得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