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活軍的回答,是讓人意外的爽利,“對買活軍中的自己人,華夏的同胞,雖然親疏不同,但就猶如親戚的遠近一樣,大體說來,都還是血脈相連,自然和對外番是不同的態度了。”
“若是你們造出了更好的船只,這技術也會很快流入買活軍那里的,而且,按我們所想,你們的新船樣式若果真的那么好,恐怕會急著趕到買活軍這里還不好說呢在敏朝,新船能帶來什么即便受到賞識,也無非是一些賞金罷了,還要提防著大人們來謀奪你的功勞。但在買活軍那里,若是能改革了現有的造船技術,那可就真是一步登天了,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在等著你呢,我們買活軍的專利制度,你們各位大匠師,可是要好好地了解了解”
這就是買活軍的胸襟啊
說得對,大家都是看在華夏百姓的情誼上前來助戰,那么,買活軍也用華夏同胞的親熱來對待他們,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這些外來助戰的青壯們,很快就都聽說了買活軍的話,他們心中第一次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華夏這兩個字的份量,建筑起了國家的概念。在此之前,雖然他們多少也聽過了國家、民族、政權這些新詞兒,但對于這些事的認識、思考,卻是很稀少的。
“都是華夏子民”
雖然許多人還不會說很標準的官話,一輩子也沒去過買活軍這些水兵的故鄉,但在他們心底,逐漸建立起了這樣的認識凡是能說漢話,能寫漢字,能認同自己是百姓的地方,那就是華夏,不論政權如何更迭,這都將是,也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華夏的興亡,不單單取決于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們,也在于他們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們現在所做的事情雖然微小,但卻也是在為天下的變化,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港口慢慢地成型了,漁民們大吃著難得的米飯,而屈大胡子帶來的青壯們,他們中有許多一輩子也沒吃得軍中食堂這樣好,當棧橋修建了一半,人們開始拆除老棧橋時,買活軍出動了船只,前往壕鏡碼頭,曉諭諸華人離開壕鏡,他們將在十日之后,三月二十一日午夜發起總攻
屈大胡子他們遠遠地都能見到關墻前蜂擁著的華人百姓,還有混在人群中想要渾水摸魚的一些弗朗機商人,但他們被無情地揪了出來,關口的守軍沉著臉,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把所有麻煩封鎖在關墻之外,斷絕一切買活軍借題發揮,找香山縣和羊城港麻煩的可能。
就這樣,熱鬧一時的壕鏡徹底冷清了下來,弗朗機人在島上來回轉悠他們沒法再加筑防御工事了,因為香山縣不允許,以斷絕糧、水做為威脅,現在,弗朗機人能憑借的只有一千名士兵,以及五千名戰奴。
補給上相差了太多,但人數上,他們還有優勢,而且,弗朗機人到底還是海戰的老手,看起來,他們似乎并不打算體面地從壕鏡退走,還是打算試一試買活軍的炮火。
三月十五日,棧橋完工,屈大胡子等人被編入后勤隊,陸將軍下令全軍開始備戰。戰爭在這片狹小的海域之間,似乎已經一觸即發。
三月十八日,戰備完畢,戰艦陸續離崗,往壕鏡駛去,此時,距離買活軍的最后通牒,還有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