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雙瑤承認她在這些發明中,所有的貢獻都和后世的領導一樣創造了一個環境,僅此而已,別的她也做不了太多了,做領導的只能設計制度、創造環境,然后學會耐心的等待。
就像是橡膠樹,謝雙瑤用了十三年,終于在雞籠島種下了第一批橡膠樹,然后,還得等五年時間,橡膠樹才能第一次割膠,也就是說還要再等兩年,但是,現在她就要開始為割膠后的事情做準備了橡膠也就意味著輪胎、電線、瓶蓋、橡膠管、防水布、輕便的雨鞋但是,生產設施不會憑空變出來,現在組織人手攻關的話,兩年以后,機器可以造好,等到原材料開始試驗,一切順利的話,還要再過三年才能有橡膠制品少量生產出來,再過上兩年,它才能在生產中發揮作用,促進別的科技分支發展,走進人們的生活。
而謝雙瑤如果想要在五年后擁有足夠多的橡膠制品推向市場的話,現在她就得開始布局南洋了,目前來說,橡膠樹的種子還在南美,根本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全世界乃至全宇宙最會種橡膠的人就是謝雙瑤,除了她以外,沒有人能在南洋把橡膠樹種好,同時還能兼顧一些些生態保護和農業設計領域的常識普及。
那么,為了布局南洋,她又要統治工作就像是一個超大型rg,為了達成目的,有無數的前置任務要一個個打勾,還有些長期任務是很難一時看到結果的,比如對徐振之的推崇,除了培養地理人才之外,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養成華夏民族走出去的習慣,尤其是走出陸地的習慣。
對于一個長期偏向內陸型思維定勢的國家來說,要扭轉這種安居樂業的思想,是個很艱巨的工作,畢竟,在非小冰河時期的日子里,這片大陸的日子還是很好過的,這種思想不可能指望徐俠客一本書來扭轉,利益上的驅動倒是很現實的,福建和廣府的男人們,為了討老婆、闖前程愿意去下南洋,這在謝雙瑤的意料之中,實際上這正是她指使一支暗處力量,悄然散播出國討老婆思想的結果。
買活軍只有一半的成年男人有娶妻的希望,這幾乎已經是定局了,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選擇很少,要么就是發動戰爭,把另外一半成年男人消耗掉很多時候,戰爭的確就抱有這樣的目的,是雙方政權首領心照不宣的事實,消滅多余人口。
如果謝雙瑤不想這么做的話,那么把競爭失敗的另一半人送一些去海外,也是很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分化矛盾,那些連海外都不敢去的男丁,多數也能接受自己就是失敗者的事實,如果他們完全棄療,變得沒有絲毫攻擊性的話,其實也是政府相當樂見的,因為這等于擁有了很理想的韭菜勞力年輕的時候拼命干活拼命消費,刺激了經濟的發展,到老了因為沒有人管,死得很快,又不用消耗什么醫療福利。
封建社會其實就是在這些韭菜身上多加了一些奴隸的身份,制約他們,逼迫他們勞動,至于買活軍這里他們是通過娛樂產品和勞動收入的增加,來刺激人們賣力干活,社會發展的時間尚短,大多數人都還比較樂觀,認為自己有成家的可能,所以還看不到下一階段究竟會是如何。
但這個問題的確是存在的,而且,如果不選擇對外擴張,把找不到老婆的危機轉嫁給國外的土著百姓的話,謝雙瑤也能預估到它在統治上會帶來的困難不過,謝雙瑤其實也很好奇,如果一個男人意識到自己不論怎么努力也真的娶不上老婆的話,他到底是會就此擺爛,完全不勞動,到處去破壞社會治安,成為懶漢、流浪漢呢,還是從此變得佛系瀟灑,寄情于山水,又或者完全一心工作,把所有的熱情都傾注在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