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活軍這里,是用小組長取代了保長,他們在城市里采用的是街道作為最小單位居委會、街道辦這種東西聽起來非常老土,實際上是政權的毛細血管,買活軍對這種吏目的任用也是很審慎的,一般都派素質較好的年輕人去和百姓們斗心眼子,一個人如果能在街道辦也做出一點成就,把這條街道管理得井井有條,那么他在別的政務上表現得也一定會相當出色。
因為大家都至少會拼音的緣故,對街道的管理會比從前輕松一些,不過,買活軍這里要出門也是得去開介紹信的,要寫明白出門事由和目的地、預計停留時間,并不是完全的自由流動但是,因為買活軍也不禁止民眾外出,所以介紹信就有點雞肋了,胡編亂造的比比皆是,人們在管理城鎮時也并不是很當真。
譬如說,農戶甲從老家吳興出來,本來打算去云縣務工,但是在半路上遇到老鄉,被招呼到了臨城縣,這樣他的介紹信上寫的目的地就不對了,如果他在臨城縣干得不錯,做了能加政審分的好事情,臨城縣這邊只能通過公函,寫信給吳興縣的檔案局,為他加分。
這還是好事兒,但如果他做了些不大不小的壞事兒,要扣分呢人們只能通過他隨身攜帶的介紹信上的地址,為他寫信去扣分但如果信丟失了呢如果信是偽造的呢又或者這個人覺得自己的身份臟了,決心換個身份生活,便假稱自己是外地來的流民,重新獲取了一個身份,建立一個檔案呢
如果這是后世,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人們能通過太多辦法來查驗一個人的身份了,政審分實際上就是用的信用體系架構,只是謝雙瑤將它擴大到了很多地方而已。但是,敏朝的條件就是這樣,政審分這個東西,現在開始逐漸地出現了不適應地盤擴張的情況,需要謝雙瑤來對此進行調整了。
要么就是嚴格的限制百姓的遷移政審分最開始的時候是很好用的,因為買活軍的地盤很小,只有彬山、云縣和臨城縣的時候,當然很好用了,一個人出門去做工,不是去彬山就是去云縣,有什么事兩邊來回寫信問一問就好了,通信時間也很短,人口也少,不過是幾萬人,分開來管理的話,一個基層吏目對接的不過就是幾百人,大致都能做到心中有數。
現在,地盤大了,有幾百萬的百姓,百姓們也活躍了,到處的亂竄,那么政審分的管理就成為一大難題了,并不能收到謝雙瑤理想中的效果。而且,這個紕漏并不是只影響到政審分,買活軍有很多福利是和戶籍掛鉤的,譬如說新占之地的百姓,他們享受的福利和老地盤的百姓、進買活軍這里來做活的流民,都有很大的不同。戶籍身份不能明確的話,福利制度也就無從貫徹了,這也會帶來很大的問題。
所以說,在電腦和網絡發明之前,對人口的流動進行嚴格管理,還真是在百姓看來毫無必要,但在官府看來卻幾乎是必須的限制啊謝雙瑤想到這些事情就頭疼,一個良善百姓閑來無事,想在買活軍治下旅游旅游,效仿徐大俠的風采,這難道是什么壞事嗎
按照謝雙瑤的本意,還要鼓勵這種探險精神呢。如果一個政權長期要求所有百姓都待在原地,那怎么培養出冒險家百姓們還會敢于去海外闖蕩嗎如果出門是件麻煩的大事,那么,整個文明就會傾向于少出門,這是不可扭轉的客觀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