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的點算是解決了,王沖便繼續做他的匯報數學學得好,在買活軍這里的發展真的不會差到哪里去,王沖的弟弟王凌,如今身兼兩職,一個是云縣統計局的局長,另一個身份則是專門學校的老師,同樣被列入專家智庫之中。他弟妹徐壽,也是身居要職,在專門學校任教,此外還兼管著云縣的一間紡織廠。
王沖自己在數學上的天份和成就都要遠高于弟弟一家,他是技術部的高級專家,同時也是統計部的專員,同時拿兩份薪水,收入豐厚不說,在高層中名頭也很大,正是他主持了買活軍境內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和經濟調研,他的報告,令到多少部長、將軍仔細研究不說,還讓謝雙瑤特意開了一個會,探討報告中提到的種種問題。
“如果能解決鐵的問題,下一步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其實就是土地和市場的不足尤其是政權不同帶來的商業成本上升,當福建省內的道路建設逐漸完成之后,預計會有一大批修路隊的工人需要轉業,以雞籠島現在的開發程度來說,島內的修路隊就已經夠用了。如果能把這批人放到之江道去修路是最好的”
王沖的報告很長,而且總結的都是較為宏觀的經濟政策問題,即便大家已經對報告做了預讀,研討會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開完的,一兩個時辰過后,謝雙瑤的時間表到了,會議也告一段落,大家可以用飯,抽空處理一下比較著急的政務,下午再繼續開會。謝雙瑤站起身收拾自己的筆記,一邊捏著鼻梁心一邊和王沖吐槽,“你這報告,其實滿紙都寫了兩個字,擴張。”
“擴張的確能解決大多數卡脖子的問題。”王沖現在和謝雙瑤說話已經不會過于緊張了,當然,也還沒到能開玩笑的程度,總有些拘謹,他一板一眼地說,“在通訊極限之內,擴張也是整個商業集合體本能的訴求。”
謝雙瑤還是第一次直觀地看到一種體制的力量,的確,體制成型之后,發展規律決定了,這個集合體自然會渴望不斷地向外擴張,這是一種社會結構本能的答案,并非是基于某個人的野心,而是所有人為了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自然的決定。工廠需要更多的市場和工人,更多的礦產資源,工業化的本能就是追求原材料產地和市場。
用了十五年時間,如今,她算是把工業化這頭猛獸養出一點雛形了,謝雙瑤意識到,現在科技攻關、落實生產、開拓市場都已經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就像是搭建好的模型,它們會自行發展擴張,不再需要她細心呵護,事必躬親。
當然,這也絕不意味著工作量的下降,只是意味著謝雙瑤該暫時轉移工作重心了。
轉移去哪呢答案其實差不多已經浮現了,謝雙瑤回到自己辦公室的時候,謝好學已經在等著她了,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個子把一封厚厚的卷宗送到了謝雙瑤案頭,她翻閱了一下,先不禁笑著說,“喝,連佘家的族譜都給你挖出來了”
隨手又翻看了一下常平康的檢舉信,謝雙瑤先不急著看那些細節的調查資料,而是讓謝好學發表自己的意見,“好學,你說說,你認為這件事的本質是什么。”
謝好學猶豫了一下,“卑職我,我我并非為連部長開脫,不過,這件事看起來的確像是一場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