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印刷出的南洋地圖立刻被拿了出來,張貼在了后方的幕布上,說書人對比了一下報紙,舉起手中的小棍指點過去,“便是現在會安、峴港一帶,原本,那是占人的居處,在秦時,這地方叫做象郡,由秦將屠睢開拓,兩千多年前,這處地方便是我華夏的國土”
“哦”
“秦雄萬載呀”
開拓南洋,對于百姓們來說,也是對秦漢歷史的一次再認識,在對南洋地理的一次次覽略和介紹中,再漫不經心的百姓,也不由得對古今的國境線對比,有了深刻的印象,于秦皇漢武的武功之盛,有了神往與尊崇。“這么看,安南好些地方秦時也是我們的郡縣那”
“那占人如今為何住在占城港那里,是后來搬遷過去的嗎”
“說是搬遷,倒也不假,但卻不是情愿的搬遷這就要說到,春秋戰國時,我們這姑蘇城啊,還是吳越爭雄的所在,那時,本地的住民啊,有許多都是百越族人,百越雖為越人,但分支不同,各有脈絡,其中有一支越人,不愿住在姑蘇這一代了,也不想和漢人通婚,就往南搬遷,來到了如今的峴港、河內之處,這一支越人,便是如今安南人的祖先了。”
“這越人到底是從華夏腹地搬遷出來的,便是再怎么粗野,也勝過邊境的占人幾分,這些占人,在秦時便已有了記載,說他們脾氣暴躁、膚色黝黑,最愛反叛。這樣一來,占人打不過越人,便從原住的地方,搬遷到了現在的占城港,而此時,漢代方興未艾,南海三郡,也得到了擴張,便隨著占人的南遷,在南部又設了日南郡。這日南郡的最南端,便是象林縣了,大家可知道,象林縣如今叫做什么名字”
這說書先生對于地圖,自然是精熟了的,他也不說明,只是將小棍子在地圖上比劃著作為提示,瞧著下方茶客抓耳撓腮,墊腳瞇眼地看地圖,都是滿臉難耐之色,不由也是促狹一笑,方才揭盅道,“便是如今的占城港”
“那象林縣,又叫象林邑的,就是占人自古以來休養生息的地方,到得漢末,占人再度反叛,脫離華夏,將象林縣簡名為林邑,這就是古書典籍中林邑國的由來,因他們自稱占人,叫做chaba,后來又叫此處是占婆國,但要說起來,這里自古以來,的確是我們華夏的地盤。當時那反叛的首領,也是占婆第一代王室區連,他還有個漢姓,原是象林縣的功曹之子呢”
原來還有這重因緣在
茶館里一片恍然之聲,又有人道,“如此,買活軍倒也是恢復漢唐故土,宣揚了祖宗的武威,算是有些本事了”
這豈是有些本事可言的簡直是大快人心才對不乏有人不顧場合,大喊道,“六姐真乃英主,這開疆拓土,果然痛快,痛快”
“占婆國主若是還有個三分眼色,便該獻城效忠才對,如此,占城港和會安連成一片,豈不就是恢復了漢時的日南郡了”
“漢代距今多少年了”還有人愣愣的問,“可有兩千年了如今那處的人,過的日子連漢時不如,還要刀耕火種呢這是跟錯了東家啊”
“就是若是跟了俺們華夏,如今還至于連自己的姓氏都沒有嗎”
俺們華夏華夏這個概念,剛被買活軍提出時,是為人嗤笑的誰和你我們華夏了敏是敏,買活軍是買活軍,建賊是建賊,韃靼是韃靼華夷之辨,禮儀衣裳之分,豈容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