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情,在娜仁一家的帳篷邊上,已經有些婦女好奇地圍上來了,她們自發地幫著娜仁一家人做點活,哪怕彼此素不相識,她們也是第一次跟著家里人來到邊市。有人說,“我弟弟就是這樣死的他摔了一跤,摔得不好,骨頭斷啦,第二天,手臂高高地腫起來,第三天開始發燒,第四天他就死了”
“一定是從馬上摔下來的。”一旁有人輕聲說。
這就是韃靼人身強體壯最根本的原因韃靼人的孩子,從不會走路就被母親抱上了馬背,在風雪中行走遷徙,他們從小到大,會遇到的意外是很多的,弱一些的孩子都死掉了,只有最強的孩子才能活下來。而這些孱弱的幼苗,他們夭折的原因或許有所不同,但過程是相似的意外、受傷或生病,然后是發燒,燒退不下來,就這樣去世了。
大多數成年的韃靼人,他們和夭折的兄弟姐妹們比,就強在他們的燒退了,而且退燒時,他們還沒有變傻,或者變殘疾這樣的孩子,在草原上也是活不下去的,沒有幾年就會死掉。所以,人們一聽說,原來受傷之后,還呆在有糞便的地方就容易發燒,就立刻如饑似渴地記下了這個知識。
“去了城里病菌就少了嗎”這就是集會的意義了,在集會上,知識容易傳遞。這些婦女如果不來集市,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這些,她們平時一年難得見到幾次外人。
“咱們的城里不行,有牲畜的城,走黃土路的城,塵土大,還是容易發燒。”那日松頭頭是道地說,“所以買活軍建了醫院你們要是看不到它也是好事,只有需要做手術的病人,往醫院里抬,其余病人,醫生都在邊市上給咱們看。”
“邊市也有醫生嗎”
新來的婦女們立刻把重點給跑偏了,贊嘆了起來,“醫生現在就在嗎現在就能找他看嗎”
“女醫生不是帶著傷員進城去了嗎”那日松有些不高興自己的教學被打斷了,語氣嚴厲起來了,“姐妹們,侄女們,邊市上有很多漢人在,咱們得機靈點別說愚蠢的話”
“啊,原來那個跑馬的漢人女人是大夫啊女大夫,太稀奇了”
這些韃靼女人們并不在乎那日松的不快,還是笑嘻嘻地自顧自說了起來,那日松只好不搭理她們,繼續對娜仁說,“醫院是上半年就建好了的,但那時候還做不了手術,上個月來了兩個新醫生,帶來了一些手術的工具,這才做了兩次手術,都是這樣的傷口放血槽,鑲嵌在里頭了,若是按以往,很難活下來。”
確實,在要害之處,這樣的傷口是很棘手的,不止是箭頭,還有匕首,總之,取下武器之后,血流不止,這個傷員的未來就很不妙了,齊克奇的傷口還在胸口,毒氣很容易就會攻心,這也是諾恩一家認為他很難活下來的原因之一。不過,那日松說,這樣的傷口買活軍處理得非常輕巧,“他們會給傷口消毒,用烈酒噴在紗布上,擦拭傷口,還噴到傷口里頭去,還用一種很薄的鐵片,烤熱了以后伸進去燙一下傷口內部血一下就止住了”
圍觀的群眾們都發出了贊嘆之聲,“還有這樣的事情”
“還不止,然后他們會用一種特制的線就是用羊腸做的,把傷口縫合起來,就像是縫衣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