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爾大喜過望,立刻把孩子從馬上抱下來,“長這么高了你妹妹呢”
“妹妹還跟著額赫,額赫說,我來了邊市找你,如果你和后娘還待我好,我再派人去接妹妹”
“哪來的后娘啊,哈哈哈哈”
巴圖爾的兒子九歲大,虎頭虎腦的,雙眼也是隱隱發藍,但長相中韃靼人的味道更重些個子像父親,九歲已經十分高挑,他的馬上功夫也已非常嫻熟了,滿都拉圖欣賞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是個小勇士離開親人走了一千里,獨個兒睡小帳篷,一次也沒有哭”
“是我的好兒子”
這份厚禮確實讓巴圖爾笑得合不攏嘴了,“好兄弟,你送我這樣的厚禮,我該如何報答你呢”
“我們的情誼如山高,不用計算得這樣清楚”
這是實話,邊市的擴張,雖然動搖了仁欽臺吉在草原上的權威,但這也不影響滿都拉圖和巴圖爾的關系韃靼人的親緣聯系遠沒有那么緊密,滿都拉圖也不覺得自己就一定是將來的臺吉了,韃靼人的繼承辦法和漢人不同,仁欽臺吉的幼子,按照傳統來說還更占據優勢。滿都拉圖心里未必沒有一點自己的小算盤,他特別積極地帶人前來邊市貿易,可以說是釋放了友好的信號,當然,這也得看邊市、巴圖爾,是如何回報他的善意的。
邊市的禮遇讓人滿意,他們放開了原本圍在一起的柵欄,把倉庫邊上早準備好的一塊空地,留給了滿都拉圖一行人進駐,這份誠意就讓人點頭了,也可以看得出邊市這里考慮的縝密。騎士們沒什么好不滿意的,紛紛咧開嘴卸車,和自發涌來幫忙的牧民們寒暄著,順帶尋找自家的親戚,“希拉穆仁西面,三棵樹下的阿吉泰來了沒有他是我的奶哥哥”
滿都拉圖當然不必親自做這些事了,他留下心腹照看,自己帶著畢力格,和巴圖爾一起在邊市里逛蕩了起來,不住口的稱贊,“好,好,巴圖爾,這個邊市讓我喜歡,是我們韃靼人做主的地方。”
他倒不是要否認買活軍的意思,而是夸獎著此處做主的是巴圖爾,有一個會說韃靼話,知道韃靼規矩、禮節的管事在,雙方就很好溝通,說起話來也叫人心底舒坦。自己的善意有回報,對方的感激也看得分明,與和漢人之間的溝通截然不同,漢人的臭規矩多,說話也彎彎繞繞的,韃靼人往往不知道對方是什么意思,耗在猜測上的精力多,叫人心里很不快樂。
“仰仗六姐菩薩的關照,邊市這里越來越繁華了我也快一年沒來了,變化很大,這里越來越像個那達慕了,下午還有人摔跤呢現在你們的人來了,摔跤場有熱鬧瞧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