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到了江南較富饒的地方,女子成親的年歲就立刻往后推了,十八歲出嫁也不算是晚的,倒還普遍,京城和江南差不多,早嫁的也有十五六歲過門,晚嫁的到二十歲成親,二十三歲這又似乎太晚了一點,畢竟,如今三十歲后再產育都有些不體面了,二十三歲到三十歲才不過七年那
這且不說了,還有聽張兄弟這樣說來,和離似乎是家常便飯,而且非常簡單京城這里,也時而有小媳婦和人私奔的,但那畢竟是私奔,易夫之后得遠遠地離開街坊,不可能再抬頭挺胸地做人,男子休妻那也是大事,一般人休妻一次,下回能娶的新妻條件便要更差一檔,大家根深蒂固的觀念,還是一輩子只結一次婚,不論彼此有什么毛病,那都沒有和離的道理,聽張兄弟說這和離就如同吃大白菜一般輕松,都感到難以置信,甚至無法想象買地的婚姻究竟是怎么個模樣。
“這說和離就和離的,如此簡單那還有夫妻一體之說么本來結發夫妻,白頭到老,如今這樣,豈不是彼此算計提防,誰也不敢信了誰去”
“多少也是這個理,”張兄弟也是說到興頭上,又告訴他們許多沒上報的新聞故事,“許多外地的男女,都有被欺騙的,譬如他們新遷移到買地,自然是想著,要快些結一門親事,如此有本地親家倚仗也好落腳”
這話就說中了木頭媳婦的心事了,她起意為衛姑娘做親也是因此,畢竟,像衛姑娘這般有家有長,衣食無憂的年輕女郎,單身去買活軍那里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她若想去,就只能通過結親的方式,嫁給買活軍的活死人,隨他一起過去,家里人才能勉強放心
就這樣,衛夫子都未必答應,畢竟這年頭,遠嫁福建也就意味著此生幾乎不能再見了,和死別差距不大,女兒過去了之后,若是水土不服就這樣病故,那真是死了都沒人來報信的,甚至說更糟一點,女婿報了死訊,其實是把她另賣了,衛夫子一家人能怎么辦
孤身一人是如此,闔家來買地定居,那不安感也就更強了,結親歷來就是融入一地最有效的辦法,因此,許多居心叵測的男女,便瞅準了這種心思,厚索彩禮嫁妝,并仗著外地人對婚書規矩不熟悉,寫下條款含糊的婚書,譬如說,女方是外地人,男方原做上門女婿,于是女方向男方父母支付一筆錢財,結親后不數月,男方便要求離婚,愿意凈身出戶實際上他自己沒帶一分錢來,凈身出戶毫無損失,而女方要索回嫁妝,卻發現婚書中約定的財產分配,只限于男方一人,那嫁妝早已是要不回來了
這樣的騙局,男女倒轉的也有很多,而且男肥羊更容易上當,畢竟彩禮留在女家,只有少許陪嫁的情況,在此時非常普遍,甚至有些女子專做這行,一年能結四五次婚,回回都是凈身出戶,光彩禮就賺了一大筆,在當地惹來議論,都說要官府管束的,也有不少呢。
“這”這樣的事情,完全是天書一樣的了,木頭媳婦這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是想得淺了,先不說別的,這買地婚俗真是截然不同,不過六年時間,已經有了這樣的變化“這般說來,這婚書在買活軍處,實在是非常重要啊”
“可不就是如此了”張兄弟也是頷首道,“如今我們買活軍的婚介所,那才叫做體面那,再是一般的官媒無法相比的,兩家人說親,至少要五六個人服侍,若是兄嫂有機會去買活軍處公干游覽,可一定要去婚介所看看,那絕對是我們買活軍處特有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