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要離婚,不算什么,買活軍對敏地內政的干涉,那才是奇恥大辱一個使館公然逾越買活周報上公布過的規條行事,這不是公事公辦,這是居心叵測,要炮制政治事件甚至往大了說去,敏地因此驅逐買活軍使館,都不算是過分的
昨日一起身,便被這壞消息壞了一日的好心情,朝中昨日還在裝聾作啞,皇帝并未召見大臣,只是錦衣衛去把良妃所住的別府圍了了起來。按道理來說,各方也都有了一個反應的時間,今日閣臣該會拿出態度。
若這是買地處心積慮的陰謀,以他們一貫的作風,也就意味著,下一期報紙上,張天如怕不又要跳出來大放厥詞了。連著兩天,張子贊連早飯都用不下去了,今日勉強吃用了一碗面茶,一個油炸檜,收拾一番心情,換了官袍,起轎要去衙門視事
下衙后他肯定是要拜會老友,斟酌著該如何上本的。此事雖然令他極為憤怒,但張子贊什么年紀了情緒和個人觀點,并不能決定他最終在政治上表現出的態度和傾向,一切態度,都要看他的政治需要而定。
前夜下了一場大雪,昨日一日清掃,主街都已經把冰鏟去,饒是如此,轎夫們還是要在官靴上綁好草繩防滑,轎子的速度也因此比夏秋要更慢得多這也罷了,今日走了一段路,轎子居然停了下來,轎夫們還卸了力氣,扶著轎子,讓轎頂子插入爛唧唧的雪泥地里這是一時半會走不了了,為了省力才會這樣停下來。
張子贊敲了敲轎壁,長隨老劉忙過來隔著棉布窗褥說道,“是前頭堵了,老爺稍安,已派小廝兒前去打探了。”
這京城交通,本來也是老大難了,就是大晴天也經常堵車的,主要是因為路爛難行,修整得又怠慢,一條大路常常只有一半可用,如此,只要兩輛馬車對面撞在一起,就很容易堵上一街的人,這不是張子贊的尚書儀仗過去呵道就能解決的事情,必須要抬出身份來排解糾紛。
可京里貴胄眾多,六部尚書雖是高官,臉面也不是處處有用。張子贊自侄子去買地出名以后,行事更加低調,總是以和為貴,老劉深知他的心意,并不立刻派出元隨侍衛,而是以小廝打探消息。過了片刻,便來回報道,“老爺,倒不是什么高官車馬相撞,而是一群百姓正在鬧事。”
說到此處時,大概是因為人群移動的關系,繁雜腳步聲,伴著一陣嚷叫聲也是逐漸靠近,人群中有人領頭喊道,“女娘做工不丟人女娘離婚應當應分”
“王妃離婚不丟人王妃離婚應當應分”
“女娘要讀書要識字要做工”
“王妃要讀書要識字要做工”
“使團伸張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