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雙吉深深地鞠了一躬,維持了十數秒才站直了,“過去半個月內,使團內的兄弟姐妹因為我夜不能寐,連日奔走,原本大好的局面突然風云變幻,寫了太多報告,于我個人而言,我很慚愧,我向大家道歉對不起”
“哎,這知錯能改嘛,本身對方也算是有備而來”
“好了好了,七姐起來吧,何必這么嚴肅呢。”
到底是軍主的親妹妹,要說使團眾人對此沒有意見,這是假話,大冬天里組織發煤這不是什么輕省活計,大家做得用心,除了扶老憐幼,這人類本能的同情心之外,還因為這是統戰工作,關系到買活軍力推的民間新風氣,通過發煤組織起城中的進步女娘,進行一場出色的輿論戰,不但能把慈善煤的效益最大化,寫在報告里這也是他們的工作成績買活軍對于使團人員,是采取定期調職的政策,輪崗回去之后,是升是降,還是平調,不就都得看輪值期間做出的成績嗎
本來一樁很亮眼的好事兒,就因為謝七姐越權行事,反倒讓買活軍被敏朝狠狠地利用了一把,好事變壞事了,這叫人心里怎么沒情緒此事的真相,瞞得過朝中群臣,瞞不過買活軍使團不但揭貼是廠衛去箔子胡同印的,而且就連所謂的內幕,也就是王良妃買通隆長寺閹人的說法,也是廠衛一手炮制,操辦此事的就是輔佐買活軍發煤的大漢將軍們,他們都是錦衣衛系統里的,帶來的幫手的女娘,許多也都是自己相熟的親友中比較進步的存在,消息豈不是隨意就傳遞出去了
再經由這些女娘,向她們街坊中巴結著盼煤的百姓一傳遞,民心可不就挑撥起來了使團雖然永遠也不會和張子贊把酒交心,但有一個認識卻是共通的,那就是百姓根本就不具備對政治的關心和認識,更沒有這么強的組織性,背后如果沒有主心骨,根本不可能營造出走街串巷的聲勢
就算在買地,一般的百姓也壓根不關心周報前幾版呢,買報只為了看社會新聞和話本、笑話的讀者才最常見,更別說京城這些文盲百姓了,同情王妃笑話,倘若王妃被推出菜市口斬頭,他們拿饅頭去蘸血治病還差不多。
真正組織百姓,營造輿論壓力的是廠衛,買活軍背了這個黑鍋,卻又根本無法澄清,因為他們的確給王良妃做了備案,而且是違規做的備案,事后,敏朝儀賓司行文過來,只問了兩件事第一,人不去買地,也可以在使團備案嗎使團是買活軍衙門的分支若如此,我敏地使團可否在買地斷買地百姓的案
第二,事未生,也可來使團備案嗎若如此,我這里千百樁事體都可來備案,就等你使團一個準話了。
這兩個問題,當然,也可以不講理的回答,我能接備案那是因為我有實力,你有實力你也能辦到那這就是耍流氓了,這個流氓,六姐可以耍得,使團這狐假虎威的代理人是耍不得的,他們來此必須在規則范圍內行事,謝六姐根本就沒有耍流氓的意思時,怎么能容得了她的家奴自作主張,破壞了她事先想好的節奏
若是不耍流氓的話,那這兩個問題都很難回答,謝七姐在京城使館外,接了王良妃的預告型備案尤其是預告型備案這一點,使得使團極其被動,在情理之間,陷入了兩難,又要面對敏朝的憤怒和質詢,拿不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又不能否認備案的存在做了就要認,人無信不立,呂不韋一字千金,商鞅徙木立信,戰國策千金市馬骨,講的都是這個道理,謝七姐既然在當時,本著支持婦女召集令這個政策的思路,擔保了王良妃的人身安全,那么使館就必須把這個立場堅持到底
甚至于,在這個困局中,就連最常見和稀泥的辦法嚴處謝七姐,都并不適用,畢竟她身份特殊,她是謝六姐的妹妹就算謝七姐愿意受罰都不行,罰謝七姐,下的是六姐的臉面,她即便被罰,也當是有理有據,而不是為了平息敏朝的憤怒而額外重罰
如此為難的情況,在使團上京以來,是非常罕見的,使團只能提高安保等級,同時寫下大量情況說明的文書,匯總成調查報告,向云縣發出,同時還不能耽擱發煤善事一做,就要有始有終,否則會招致受恩者更深的怨恨,這是一。
二來,倘若他們不發煤了,百姓更加恐慌動蕩,倘若真釀成民變,廠衛這里臉一翻,巴不得鎮壓一批,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死了一些親近買活軍的百姓而已,一舉兩得的好事,但對買活軍來說,他們就是損失了十分珍貴的,親近買活軍的百姓,這都是異日他們統治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