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低頭抄寫臺賬的小雷飄了一句過來,“說起來,這兒還有吃釘螺的習慣嗎我記得周報一再強調,大江中下游的血吸蟲病都是釘螺傳染的,但前幾站還有人公然嗦螺呢。”
“呃,這”兩個義軍也有些尷尬了巴陵畢竟不是敘州的地盤,他們哪兒知道啊
“巴陵這里,窮人冬日多有辣椒熬螺吃的,但富人應當本也不吃這腌臜東西,我們敘州這半年來倒是真不許吃釘螺,下頭鄉鎮新發的血吸蟲病確實幾乎沒有了”
兩個義軍中,較高的那個是更圓滑些的,交際上更在行,就著這個話頭,也和小雷聊起來了,“我們想要買的還有天花疫苗呢,還有想買批買地的醫書,說來慚愧,都得向買地的兄長開口”
吳老八適時說道,“我們這小雷,說來也是家學淵源,她家中世代行醫,那發明天花的雷郎中便和她曾是一族的,只后來分家了,小雷在防疫醫藥上是有特長的”
“原來如此”
兩個義軍又驚又喜,對小雷更加熱絡,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說起了敘州醫療上現在主要面臨的問題,“產鉗倒已經是普及開來了,還有一些基本的衛生觀念,因我們也開掃盲班,而且把衛生課看得很重,如今城中百姓,都知曉不飲生水,不吃生食的道理。半年來居然沒有發過一次時疫”
這在巴蜀之地是很值得一提的事情,因為本地濕氣重,冬日陰冷,好發腹瀉,而且時常互相傳染,一年兩三次大規模的腹瀉、傷寒并不稀奇,這還不算百日咳這些急病,這都是買地沒有的問題。敘州通過消滅生食,多喝熱水,降低了城中頻發的時疫,他們現在主要煩惱的是如何向住在敘州附近的生蠻普及這些知識。
“敘州附近燃料是足夠的,我們也有鐵可造鍋爐,想要造洗衣廠,但暫無匠人,這是一個,另一個是城中消滅寄生蟲的運動做得不徹底,城里百姓雖然能配合剪頭,但蠻夷入城又會帶來新的跳蚤,想要讓他們聽話頗費工夫”
蜀地這里,和買地又是不同,漢苗雜處,還有不少生蠻,多在崇山峻嶺之中,蜀地人口雖多,但多數是聚居在平原附近,山地都是蠻夷,時常滋擾漢民,但要說是正經反了那還不至于,也還進城來做生意,如此微妙的關系的確難以處理。
說到這個,王小蕓是很當行的,她小聲道,“根據我們在南洋的經驗,要讓蠻夷聽話,首先是要用工業品吸引他們,其次,要教他們用更先進的辦法種地,農業本身組織性就很強了,只要脫離刀耕火種,開始耕田修水利了,人就會逐漸懂事,就有識字的動力工作越來越復雜了,腦子也得跟著往前走。基本識字之后,再招他們來做工,直到那時候,才能再教他們防疫、衛生的事情,在此之前,要求衛生都是緣木求魚,不會有人聽從的。”
“這是”
“這是我們考察團的文書,雖未下過南洋,但經手整理過多次墾拓南洋的各方報告,總結經驗,匯總成文冊,筆頭上的功夫很來得”
“哦哦”義軍們也不傻,就算本是江湖漢子,半年下來也知道文書有多重要,都忙對王小蕓改容請教,“若如此,我們便要多買些高產糧種了只是一點,本地的苗裔,他們的農業水平其實也不差,苗寨也是做梯田的,不知原本若不是刀耕火種,這高產糧種可否輕易收攏他們的心思呢”
王小蕓道,“這個要去實地看過了,現在不好說,不過,我平日做文書摘要時,有一個感觸,那便是投其所好,山民們總有急需、嗜好,卻又必須向衙門購買的東西,要拿捏住這東西,便等于是拿住了一條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