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這篇報告,其中舉的好幾個例子,令王小蕓鼓起勇氣,接受了買地特別的診療方式。雖說她心中對于這篇報道并未是非常的信服,但是,王小蕓也相信,萬州的女娘需要的其實也只是一個借口而已,畢竟,會來看診的,大多自然都是受到這種難言之隱長久的折磨,既然來了,還是想要擺脫的。
很奇怪的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勸解中,王小蕓自己,也逐漸發自內心地相信了這篇文章講的道理,到現在,她已經是用一種理直氣壯、深信不疑的語氣來進行勸慰了,“有病就要看患處,這屋子里也沒有男丁,外頭都是病友輪流把守著,害怕什么呢”
她的態度實在是太強勢,太過于理所當然了,讓人很難不信服,再加上她說得也有道理吏目們的語言天賦都不錯,和本地人的交流現在是不存在什么障礙了,義診的流程設計得也很嚴密
臨時租用的屋子,外頭是有買活軍的女兵組織人把守的,來看病的手里都拿了號,用杠杠來代表等候順序,別看是小小的婦科診室,規矩還很周全呢義診的女娘們,先在院子外街上排隊,按秩序進入院中,從女兵手里領了畫杠杠的竹片,隨后去空缺的窗戶之前把守,防著無賴地痞翻墻進來偷窺。
雖然其實義診也沒鬧出有人偷窺的事情,但有這么一群病友看守著,入屋的女病人,心里對于這兩個字,首先是有底了,再經過王小蕓的勸解,也就半推半就地都解了裙子小心的人,入屋都戴著蓋頭的,看不去臉的話,便是被看見了身體,仔細想想似乎又沒有什么了。
“你的癥狀是如何呢”
“尿頻、尿急小解時有沒有灼熱感”
流程進展到這里,倒也快了,接下來無非是根據觀察的結果,再結合訊問得到的病情自述,對照指南,一一診斷這書是吳老八事前準備的,眾人這樣長途輾轉,自家的行囊無非就是些換洗衣服,但書是真的一本都不肯少帶,過三峽時都要注意保護,此時眾人才發現它是多么的有用,在需要收攏人心的時候,這書可就是神器啊
當然了,指南并不足以完全取代醫生,但就像是小雷也能靠半桶水的醫療素質和一本指南走天下一樣,有指南,有半桶水的診治總是比沒有的好。萬州尚且不是錦官城、巴州那樣的大郡,雖然從前繁華,但婦科醫生是很缺少的,以前女子有病,大多都是依靠藥婆,要么就是自己忍著。
但這套由三姑六婆組成的基層女子服務體系,在奢氏之亂中被沖擊得不輕,便連巴州也是如此,百姓離亂,有些本事的藥婆或是死了,或是逃走了,現在號稱能看病的藥婆,本事還不如王小蕓呢,若是不會看病,倒也罷了,偏偏巴蜀周圍多山,多夷族,有些從夷人那里學來的陋習,照搬在病人身上,那才叫人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