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用急”
又有消息靈通的百曉生般人物,高聲說道,“往年都會有人收集正科進士卷子,合訂出集的,今年也不例外,應該會把前十名的卷子,照樣的翻印出來,結集出賣,到時候大家買來瞧一瞧,就知道狀元和榜眼的卷子差在哪兒了這都是有公論的,再隱瞞不得沒準這05分就是少寫了一個解字呢”
這倒也的確是往年的慣例了,不過正科的話,一道題目大家各自的答卷全然不同,所以一般都是把全榜三百多的答卷都收集進來,而且是默認不寫錯字的正科有謄抄員,本來考官看到的也不是第一手的答卷,字跡都是一般。而特科就不一樣了,考官直接看一手試卷,而且填空題這種丁丁卯卯的東西不算,大題有步驟的要寫給分注解,扣分點、給分點都要寫出,甚至還要刊登樣卷分析,解析考官出題時要考察的考點,給分的標準等等,用買地考生的話來說,死也要讓人死個明白
這也是從買地的考試中學來的規矩,所以,公布前十名的卷子,的確可以幫助其余考生來分析考點,多數是用原卷油印,考生的卷子將完全如實的呈現在考生面前接收檢閱。有沒有干貨,完全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所以雖然百姓茶客中,有人對王良妃的成績不可置信,認定了其中存在陰謀,真正參考的學生們反而道,“特科的三卷批閱是彼此獨立的,誰也不知道其余兩科的分數,想要動手腳可沒那么簡單。且若真不會,就是考過了,日后在工作中也要露馬腳,十之八九是巧合罷。”
“是了,之前就曾聽說,宮中的算學水平極高,陛下就是算學大家,便連皇后娘娘都極是出眾的,這一次考男卷數學的也不止良妃一人,還有許多宮女,以及另數名宮妃,只是她們大約名次在后,不如良妃顯眼罷了。”
“我們在私塾讀書時,除了買地的考卷之外,還要托關系去找宮中秘卷來做,宮中調養出的妃嬪宮人,算學怎能差了看這王娘娘算學是148分的高分,還勝過叢狀元10分,她的分數多輸在化學上大概是宮中不便做實驗的緣故”
“誰知道這叢狀元又是個什么來歷,化學竟能考到146分,足足拉了王娘娘13分哪怕是買地的考生來做這卷子也未必能做得到滿分罷”
“我聽說這特科卷子還是從買地借了出題組來出的呢,今年化學真特別的難”
“你們不認識叢文浩啊他他原就是京郊白云觀的道士啊師承邵真人一脈,原來修的就是丹道,你說他化學能不好嗎買活周報說得明明白白的,煉丹就是化學反應”
“什么叢狀元原來是道士”
驚叫聲中,大家對叢狀元的興趣一下又熊熊燃燒起來了,不少人感嘆道,“這怕不是,一顆金丹吞入腹,文曲星君入命來”
“說啥呢特科狀元而已,文曲星那不是正科狀元嗎”
“你小子是蜀山劍俠傳看多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