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時不時地就能見到有百姓提著籃子來取飯盒,一個個馬口鐵的飯盒被夾出來,放進籃子里,和已經買回來的荷葉包熟菜一起拿回家,最多自己再燒個湯,一頓晚飯這就有了。正趕上工廠下班,兩邊的燈火中,人潮川流不息,食物的濃香已經傳出來了,各式各樣的吆喝聲混雜在一起,讓還不太熟悉此地口音的黃景秀頗有些反應不過來買地的人大家都是說官話的不假,但也還帶了方言的口音。
“酢辣椒啊,酢海椒,南湖道剛下船的好酢辣椒來一碟子送兩碗飯,最殺飯的好東西快都嘗嘗來,新貨”
“老板來個蒸茄子澆汁帶走”
“烤肉串五元一根貨真價實”
“老板,炸童子雞來一只帶走”
“鹵豆腐干切一疊,饒我些鹵汁我碗在這里。”
因為是要帶回家做晚飯配菜的緣故,都不是什么貴價的大菜,那些燈籠最多最明亮的餐館反而不吆喝,都忙著接待進門吃喝的貴客,小攤子小門臉是更熱鬧的,要蒸菜的人很多蒸,是最便宜的加工手法,和汆、燙有得一比,便宜在省油上,只需要把菜蒸得熟爛了,再澆上料汁,就可以下一大碗飯了。
很多人白日里在食堂吃了一頓,晚上這一頓就不吃葷菜了,來兩片鹵豆干、一碟蒸茄子澆汁,拌在飯里再下點兒蒜泥這樣看,買地雖然有許多花里胡哨的東西,但百姓的吃口和敏地卻還不算是天差地別的,至少葷菜、大油炒菜,對于百姓來說也還是比較奢侈的東西。
不過,即便是素菜,這樣的吃口對于辛苦了一天的漢子也足以讓他欣喜啦,有些人干脆就站在路口,打開馬口鐵的飯盒現拌現吃,吃得滿臉飯粒痛快淋漓,吃完了筷子往飯盒里一丟,飯盒一蓋,往斜挎的布囊里一塞,取出手帕擦嘴,又湊到老虎灶邊上要一點熱水來投投手帕還算是講究,把頭臉的汗一抹,他著急地去占位子了。
占什么位置呢那就看各人的喜好了,但需要占位的地方是很多的,先一個,街頭的戲臺,這會兒人必定多,四面的玻璃燈挑起來了,演員們開始涂脂抹粉,準備上臺唱戲了黃景秀瞟了一眼,白話戲的妝容,和萬州酬神廟會的戲碼也差不多,不怎么精致,不過這不妨礙百姓們圍觀的熱情。今晚演的是經久不衰的鴛鴦錯,倘若不是要去看皮影戲,黃景秀也想留下來看看這個白話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