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殷實人家,用麻布抹油來做,一件數百文,細心呵護的話也足夠穿個十幾年了。穿起來十分輕便,和蓑衣相比,優勢是很明顯的,那就是漏雨的地方很少,不像是蓑衣,主要是采取一層層鋪排的辦法來防雨,動作大了,總感覺雨滴會順著蓑針流到衣服上,帶來若有若無的潮氣,竇氏的油衣,如果能買到正品的話,至少頭兩三年內,在普通的雨勢中,可以真正做到油衣無漏,這不是太大的問題。
兩三年后,或者是遇到大雨了呢這就不太好說了,糖代還留下一個典故,是和皇帝有關的諷諫故事皇帝遇雨,問從人左右,油衣若為得不漏可見,即便是皇帝穿的油衣,一旦遇到暴雨,也一樣會有雨滴順著油跡沒那么厚實的地方,或者是陣腳的疏漏處滲透進來。
如果橡膠雨衣的價格,和油衣差不多,但能做到不漏的話,那么,舟中的商戶,便認為橡膠林是很有前景的東西了,不管它能否派上別的用場,至少現在,很值得湊一些錢,拼湊一船人,組織他們去南洋耕種,順便還能吃吃官府的補貼。倘若雖然也漏,但漏得不如蓑衣多,價格又比油衣便宜的話,他們也還是有投資熱情的不過自然不會有前一種可能多了。而其余人則只關心一點,那就是有沒有一種衣服,能讓他們在下雨時完全不被雨淋到雨衣會漏而雨傘擋不住斜雨點,倘若有一件雨衣能把遮蔽的地方全部護住的話,那么,只要價格能夠承擔,他們也是很有購買欲望的。
“這個東西是不會漏的”
這就搔到小曹的癢處了,也使得他完全忘卻了人際關系上的煩惱,眉飛色舞地和大家解釋了起來,“橡膠這個東西,只要找準了溶劑,那實在是好,如果有性狀更穩定,更純的橡膠,可以派上的用場可太多了,遠不止做輪胎、雨衣和幾個球那么簡單當然這些也已經很了不起了
就說雨衣吧,它為何不會漏呢因為橡膠涂層是不存在針腳的,別看我手里這批布,似乎是布料,但只是在制造樣品而已,實際上它也可以在衣服做好之后刷在外面。如此便完全沒有針腳漏雨水的問題。這是蓑衣、油衣都完全比不上的。”
“再說連體工作服,這個的確對農民,尤其是要挖藕的農民來說是極好用的,只要他們的深度不要超過連體服的入口,那就幾乎不會進水,而且寒冷天氣中還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同樣,纖夫纖夫如果穿著水鞋的話,在江邊行走,來一雙高筒雨鞋,就不用赤足泡在冷水中啦”
他提到了纖夫,自然是因為剛才謝金娥和小曲說起了自己此次外出的見聞,她對三峽纖夫的描繪令小曹很動容,不知不覺就加上了這么一句。實際上,買地現在的纖夫已經很少了,因為買地很熱衷于興修水利,疏通航道是一個,對于一些險峻枯水的地方,他們還通過修筑小水壩來調節河流水位,再加上這幾年南方多雨,閩江航道條件又很優越,買地是不太需要纖夫的。
他的這點善意,似乎被謝金娥給完全領教到了,她因此含笑對小曹點了點頭,“那至少也是幾年后的事情了,橡膠的用處太多了,現有的產量實在是完全不夠那。”
她在雞籠島做吏目,對于雞籠島的橡膠種植肯定比別人了解得多,幾個商人便又轉而向她請教,他們久想去南洋看看,但認為去南洋做生意,已經不是很好的時機了現在下南洋已經蔚然成為一股潮流,但是,生意總是要有來有往的吧,南洋那邊出產的貨物,以寶石、礦產、象牙、木材為主,這些東西,礦產是走量的,不是小商人能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