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等到的,是一個工業小三線建設的概念說白了好像是一句廢話,“交通不方便的地方,運輸是最大成本,那就把廠子搬到村鎮邊上,這預算一下就降下來了不是”
聽起來是非常簡單的道理,甚至三歲小孩都能想到,但卻恰恰是所有吏目都未曾想過的這個工業小三線,分為基礎廠水泥廠、育苗育種基地,提高廠磚廠、玻璃廠,特色廠罐頭廠、紡織廠等等。選址也是有講究的,以人口分布和交通居中為兩大標準,也就是說,人口過萬的縣城,在單程五天的腳力輻射范圍內,必須要有一個水泥廠,一個育苗育種基地,提高廠可放寬到十天腳程距離,每個州縣提倡發展一個特色廠,除開罐頭廠、紡織廠之外,還有菌菇園區、飼料廠、馬口鐵廠等等,因地制宜,考量自身優勢以及周圍市場,爭取做到自給自足,和周圍州縣互通有無的基礎上,還能向外遠銷,形成新的拳頭產品
“可是如果以這個標準的話,那很多廠的選址就只能在荒地里了呀”
這個認識也是這十幾年來逐漸才產生的,因為對地圖的教育在敏朝是完全缺失的,只有曹小力這樣的新吏目有能力看得懂等高線地圖,并且能在地圖上做標注,于腦海中對應到具體的畫面。老式吏目談到這種選址標準,是完全糊涂的,只有找人把地選好,帶他去看才能做出評價。曹小力只需要這么一句話,再把他辦公室里常備的州縣地形圖拿來,摸索片刻就能找到大概的選址區域,并且下好判斷,“全是荒地甚至很多在山區”
“緩坡山區就不能建廠了嗎荒地就不能建了嗎”和他嘮嗑的鄰村村長鄭途,和他抬杠起來了,但也明白曹小力的意思,“至于說建了以后有沒有人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沒準到時候,六姐腦筋一動,把重刑犯拉來了呢再這樣下去,各地的重刑犯怕不是都不夠用了,沒準以后連小偷小摸都算重刑犯,都往各處送,不然可填不上這個口。”
要說他話里沒有一點取笑,一點不以為然,這是假的,村官做久了,似乎天然就喜歡陰陽怪氣,哪怕是最敬仰的六姐也逃不過這無差別的嘲諷,不過,曹小力也明白鄭途的心情,正是因為他很想把工作干好,很想得到上頭的幫助,才會對這篇一看就難以落地的文章大失所望,說起怪話來了荒山野嶺建這樣的小廠子,的確,誰愿意來啊,一樣是在廠子里干活,誰不愿意去雞籠島、呂宋那里的條件可比他們這里好得多了
難以想象的問題還有很多,甚至許多人都質疑,這樣的政策花的錢會不會比原本的預算更多,這個政策在吏目參考上刊登之后,引來了不少議論和疑惑,隨后就沒了下文,似乎是在可行性論證上遇到了問題,不過,曹小力這些村官的態度,也在一再的等待中,從疑惑、顧慮變成了期盼不管有沒有用的,能有點動靜也行啊就這樣不死不活的熬著,怕是人的心氣都要給熬散了
三線難落地沒關系,我來想辦法,我來催,你們總不能一動不動,把我們這塊都遺忘了吧曹小力自己都沒想到,他居然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隨著反復的思索、論證,變成了三線建設的堅定支持者,正當他在自己的書桌前咬著筆頭苦思著該如何下筆為這個政策鼓吹時,窗外卻傳來了洪亮的叫喚聲。
“小曹、小曹哎小孩,你們曹主任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