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店鋪,但凡是有的商品,都是寫了竹牌子掛在墻上的,便是小攤也有價格牌,吊在車頭上方,風一吹叮鈴作響,只要會讀拼音,很少有看不懂菜牌的,別說魯二一看就是個莽漢,哪怕是女眷獨自出行也不怕被欺負了。魯二看菜牌的期間,便有好些女娘過來買早飯,聽聲口,哪里人都有,便是說著那拗口的本地方言和伙計聊天,也是付的一個價錢,店小二對所有人一般無二,也就是看魯二還留著敏頭,又是北地的口音,便特地和他說了一聲,“大官人,這泡泡餛飩是這個樣子的。”
手里捻起了一個小餛飩給魯二看指甲蓋大小,薄薄的面皮里,裹著的餡料大概就只有指甲里的月牙那么大。“吃不飽人哉你啊還是搭個油餅,要么再加個米糕、拌粉,還有雜面小籠包”
魯二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菲薄的餛飩,吃驚地看了一會,也不得不感嘆南方人吃食的細巧,“這也就是嘗個味道吃多少碗才飽”
“要吃飽,那有豬肉薺菜大餛飩,用的是上好的豬油”
只是那大餛飩就貴了,因為餡料多,還有豬肉,店小二勸魯二吃拌粉,“這兩年面粉價格高,油餅、小籠包都貴來兮的,拌粉好,粉便宜。”
粉的確便宜,魯二到南方之后吃得最多的就是各種米粉制品,因為比北方同樣份量的面食至少便宜了一半。米粉這東西,在京城是不進入百姓日常食譜的,真不知道這樣好的東西為什么在京城打不開銷路。在南方,大肚漢吃粉最劃算,魯二要了三兩粉,一碗餛飩,不過是三文錢,粉上還有一層厚厚的澆頭
倒不值得什么錢,咸筍、榨菜、黃芽菜、一點點臘肉的丁子,加上大量辣椒,炒得很咸,非常下飯。把碗拿到手上,用筷子一攪和,把店家澆的醬油、醋、鹽、辣椒粉,還有一小塊豬油拌開了,往嘴里一送,和自己長腳一樣,稀里糊涂就滑進去了,那滋味鮮美至極又有筍香、榨菜鮮,臘肉的熏香,還有到了買地之后逐漸熟悉的海味鮮甜一看那小販下粉的大鍋里,除了豬骨頭以外,果然還有海帶,就知道買地這里用海帶干來調味有多么普遍了,怪道任何小吃都比京城多了滋味。
“這幾年粉便宜了,比原來還更跌了價,這三兩粉也就要兩文錢,若是以前,豬油拌粉,一兩半也要兩文錢了,三兩粉怎么都要三四塊的。”
“哎,南洋的米粉實在是便宜”同鋪的早餐客也有人在和小二閑聊,又有人好奇地問魯二是不是也來相親的見他形容實在不像,魯二先痛吃了半碗粉,有點咸到了,這才端起茶碗來,大口喝店家免費供的熱水,聞言搖頭道,“我是來紡織廠干活的,到得早了,廠子還沒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