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邊不比北面,水泥難尋,之江道靠近福建道,各方面得風氣之先,物資的豐厚和便給,也不是內陸只能靠大江航運的那些省道所能比較的。在買地入主以前,通過頻繁的私港貿易,其實早已被買貨浸潤。買地對于這些地方的情況掌握得也很仔細,入主之后,施政非常順暢,一些內陸省道的滯澀難關,在之江道根本就不是問題,這樣就可以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對本地資源的開發上
十幾年間,對之江道的礦產資源和開發難度,衙門心里也是早有數的,幾乎是這邊才入主縣衙,那邊就開始組織采礦,機器一運過來,本地就能產水泥,不管質量是否最上乘,但至少比沒有要強得多了。紡織路那邊私人的新廠子也還罷了,畢竟那是開來賺錢的地方,場地什么的,能省則省。進了紹興府城這里,建筑就不一樣了。
這里和買地所有城市差不多,都是顯著地分了新舊城區,新城區一色都是水泥兩層小樓,前后還帶了不大不小的場院,雖然就建筑格式來說,還是比較難看的買地舊式稿子,最多是在水泥上拼貼一些琉璃磚瓦的圖案,不如京城百姓所見到的一些御作典雅,但至少格式、高度基本都是統一的,看著也很順眼,沿著院門口是整齊的下水道暗渠,上頭蓋的是鏤空的水泥板,這樣在梅雨季節,街道也少了內澇的風險。
看得出來,至少在新城區,和武林新城區一樣,都是規劃了下水系統,這一點就足夠讓京城百姓咋舌了他們認為是皇帝德政的大工程,在買地卻是很平常的東西,只要是新建的城區,下水系統似乎都是必備的。
連下水系統都是如此,就更不必說超市了,和武林一樣,新城區的規劃必不可少的三大件就是超市、衙門和醫院,一座城里至少都會有這三樣東西,此外,戲臺宣講臺、宣傳角、菜場、澡堂,則是每個街區里坊都必須設置的東西,只要是在買地規劃內建成的新區,都會確保百姓步行半小時內能到達這三個地方,在武林眾人去看新鮮的時候,魯二還借花獻佛,向同伴指出這較為隱秘的設計思路,搬弄著張九娘平時閑談時流露的一些皇帝軼聞,“這種以街區為本的設計思路,是京城少見的。皇爺也非常贊賞,很想親自來看看這所謂的、什么,什么日常商業動線設計”
如果說看戲、買菜、洗澡,算是買地百姓的日常商業的話,那超市以及超市門口必定會延伸出來的鋪子外街,就是非日常商業動線設計了,這里一般都在城區中央交通便利之所,從城區分管的所有片區過去,距離都差不多,毗鄰交通要道,同時略略往里凹陷,設計出一條分流的人行道,導向正門,兩側的偏道則比較窄小幽深,開滿了各色小鋪,往往車水馬龍人頭攢動。
這個布局在武林也差不多,魯二等人是去見識過的,知道這超市里的東西雖然貨色好,但總體偏貴,絕大多數人只看不買,起到一個陳列的作用,得閑了來這里,一個是開眼界,另一個也可以在周圍的商鋪里看看,有實惠的貨色買點回去,就是什么都不買,這里小吃攤販也多,吃吃喝喝也是不錯的享受。
這超市的定位,和京城超市也差不多,魯二對此是接受良好的所謂的超市,就是超過了東市、西市、大市、小市的地方,所以才能叫做超市,既然如此,不做一般買賣也在情理之中。在京城,超市的貨物不是供應大宗買賣,大商家批發了去零碎賣,就是供應權貴的奢侈品。
買地這里也差不多,和芳姨走進屋子一看得,屋子建得也和武林的沒兩樣。高軒的屋頂、玻璃窗,白日里也開著的電燈,還有馬口鐵做的柜臺,使得屋里比外頭好像還亮堂幾分。要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武林的超市是在港口區,大概買地沒拿下武林就已經建起來了,款式很老,不但屋頂還是平頂的,建起來的時候還沒有普遍通電,后來通了畜力發電機、蒸汽發電機之后,是后牽的電線,裝的電燈,這樣頂扇就裝不了了,用的還是角落里的大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