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雙瑤本來有點輕視臨城縣的購買力,事前交代屠戶,若是肉沒賣完,過午就不要再賣,送到鹵水鋪去做鹵肉,這天至少逼近三十九度,臨城縣也沒冰窟,菜肉保鮮是很大問題,有時鹵肉做得咸并不是廚子不知味,而是鹽分高可以放久一些不變質。
沒想到臨城縣的百姓不但有錢,而且也有點膽量,不到一個月便敢于把手里的錢拿出來花用,半只豬天剛亮就賣完了,還有些人捏著錢沒買到肉,吳小蓮和她請示,“明日再殺一只”
謝雙瑤說,“可以,還是老規矩,過午不賣了,做鹵肉。”
又問,“黃豆發起來沒有”
豆子是極好的,可以發豆芽,做豆腐,腐竹、豆干,這些經過鹵水可以放一兩天也不餿壞,是夏日最好的蛋白質來源,彬山那里趕在修路前送來十幾麻袋黃豆,又要找磨坊,找驢,總之運轉一座城市需要的人手很多,要考慮的點也很雜。
吳小蓮翻了一下,“這件事是朱玉玉在做,她還沒來匯報。”
那就是傍晚會來,當員工的都討厭早會晚會,做領導就不一樣了,早會布置任務,更新進度,晚會可以匯報當日任務,提出困難和問題,當晚大家回去思索一番,早會又能解決方案。謝雙瑤現在也很喜歡開會,“晚會上問一下就行了。菜,這件事我打算暫且交給鄭書吏負責,你覺得怎么樣”
吳小蓮認為可以,“鄭書吏是本地人,老家就在城外,講話有威信,農戶都相信他。”
組織農民進城賣菜,這件事本地人是有優勢的,謝雙瑤點點頭,“天氣這么熱,菜也放不住,定量購買吧,需求統計了沒有”
買活軍有人在肉鋪那里詢問菜蔬需求,不許挑品類,大致統計了一下重量,吳小蓮說,“謝二哥那邊有在算的,剛才他走開就是去辦這個事了,我讓他直接去和鄭書吏對接。明天天亮摘菜,立刻送進來,城門接。”
“怎么送到終端客戶手上”
“講定了敲鐘三下到城門口來拿。”
城里一兩千人,菜蔬是個大問題,往常城里居民總有人晨起買菜,但現在大家幾乎都有事做,而且買活軍在城門處不斷運貨,那里原本的集市就開不成了,好在盤子很小,兩百多人管兩千人,暫時應付一段時間不識大問題。謝雙瑤喝了口發澀的冷茶,“說了沒有各家菜都要寫好名字,若是以次充好要殺人的。”
“說了,不過也就是威脅罷了,村里沒人識字,只能做記號,亂糟糟的很難倒查回去。”
謝雙瑤在彬山經營了十年,彬山流民幾乎都是文盲,所有文化來自于謝雙瑤,所以彬山人講話很多現代詞匯,也更能聽得懂謝雙瑤的話,最重要的是潛移默化間接受了她的思維方式,吳小蓮又說,“等這批學員畢業就好了,秋收以后,男學生去村里上課,女學生在城里給女眷上課,按考試成績發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