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在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也不可能總是龜縮在城墻之,如果有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便可依托城墻外出騷擾、打擊攻城方,戰爭其實也是一門精細的技術活。于家郎軍事有著天然的興趣,按他所說,戰爭其實從雙方出兵就已經開始了,確認本地將要攻打的話,守城方可堅壁清野、在水井中下毒、搶收稻子、掘斷道路,并且靈活地利用地勢來阻斷敵人,譬如筑壩、引水等等,除此之外,當然還有糧草的籌備與運輸。如果這些都能執行到位,守城方相攻城方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就許縣來說,許縣是三省通衢之處,和買活軍相連的是城南,其余三個方向都有官道,這種城很難圍,鄰縣鄰省都會發兵來援,至少糧草不愁,只要他們能守住最開始的一段時間,續處于劣勢的毫疑問是買活軍。而且臨城縣和外界溝通的渠道,就從前來說,主要是源于許縣,么許縣的官僚守城的信心就會比較足,因為他們知道買活軍的糧草供給也不多,臨城縣打許縣天然就不會么好打如果不是買活軍來打,又或者如果天下不是這么不太平,許縣的縣令又不是么糊涂的話。
買活軍要來打許縣,這件事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任何人來臨城縣生活一段時間,只要有基本的智力都會有這樣的感悟,這根本就不是聚義江湖、占山為王的草頭軍,水滸為自己的追求目標,最終還是會招安。買活軍的體制一看就知道是為了統治大地方準備的,只有很大的地盤才要求完備的制度。金逢春不相信許縣縣令此有自己的判斷,但他居然還坐視買活軍把路修到了城關邊上,這其實已說明了大敏朝在許縣的統治有多么的破碎和虛弱。有了這條路,買活軍根本就不用擔心補給問題,而且許縣的鐵器還多是買活軍賣去的,金逢春不知道買活軍有有做過實驗,但他們賣出的鐵器多數鑿不破水泥路,也就是說這些路修起來就很難破壞了。
這些路多數是許縣本地人配合著修起來的,冬季農閑,去做活有飯吃,有籌子賺,而且許縣的商戶極力鼓舞百姓去做活,有了水泥路運貨會更方便。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畢竟百姓只想著吃飽喝足,而商人只想著賺錢。但許縣縣令是該有一些大局觀的,他居然連這都想不到,只是坐視著買活軍修路,從一刻起,金逢春就完全放棄去留心縣令了,本身既有權力,也有能力,本地實際的統治者應當是鄉紳家族,許縣縣令最好的結果非是留在買活軍治下,和于縣令一樣拼命上課而已。
在之,認為許縣保衛戰的主持者應該是張地主,而且也預想到了他的權力和武力都來自于哪里,又會有怎樣的抵抗。金逢春認為張地主是法執行堅壁清野戰術的,可能也有么多毒藥來污染水井甚至他根本就不會動污染水井這個念頭,只有不事生產的官兵能輕易地毀壞水井,但凡是在本地做活的百姓,就舍不得毀掉這些得來不易的水源。
知道自己是很聰明的,也得到了六姐的認可,儼然便自認是金家最聰明的人了,金逢春知道自己現在還在蟄伏期,真正大放光彩的時日,應當在吳興攻占之,但內心深處其實是有些小小自滿的,不說自比武侯吧,也覺得自己是這個時世罕見的明白人了,戰事的發展至少有些基本的明鑒。而且這些明鑒也是得到朋友們認可的,他們都覺得買活軍會在許縣遭受到一些抵抗,如果六姐不展示神跡的話,很可能要死上一十個人的。
但事態的發展讓所有人都話可說,金逢春甚至感到羞赧買活軍侵占臨城縣是夠容易的了,但不是因為馬百戶早喪膽了嗎,怎么怎么侵占許縣也就比臨城縣多費了么一兒功夫
買活軍是頭一天清早出發,午到的許縣,當日扎營做飯,謝六姐都還在臨城縣動身呢,當晚,召集入城的張地主莊丁便自發地打開城門,邀請買活軍入城,按劉老大的說法,他們本來還打算等張地主的人現出疲態之,在城內亂,撩撥民心呼應買活軍誰能想得到張地主多年來的莊丁都合起來造他的反,張地主連一夜都有撐過,就這樣稀里糊涂地反綁起來,扭送到了買活軍營中
不是,就這也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