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姐開開恩,給們多留了一些糧食,倒是抖起來了買活錢了嗎沒就仍是六姐的奴才六姐說怎么辦就怎么辦,六姐讓各個奴才們自行婚配,算是什么東西,也敢駁六姐的嘴皮癢是要把們家的糧食都收走了,叫做回從前的包身工,我看才舒服。”
大多數家長在這一步已是無從反駁,灰溜溜地回到家中去,而不愿從命的寡婦們,有些也立刻就在別的縣府里被安排了新的工作,連夜就搬走了,離開了家人續的干涉。買活軍要求女性23歲才能結婚現在的百姓,孩子從五歲起要幫著家里干活,歲以就有被送到店鋪里去學徒的,三四歲被視作是大半個工了,23歲,對百姓家的女孩子來說,相于參與了三年左右的勞動,由于現在滿23歲的單身女性多數都是寡婦,她們在為人處事上的經驗也比較豐富,被人誆騙的幾率較低,23歲差不多就是能完為自己做主的年紀了。
然,這個道對男性也是適用的,25歲的男兒郎,也會對自己想和什么樣的女性共組家庭有了大致的概念。而這個概念注定是歲、五歲、二歲的男人不可能清晰的。吳老八越了解買活軍的種種政策,越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這樣對黃大人和王老爺解釋,“婚齡限制是婚姻自主的基礎,這者必須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單拎出來,否則壓根就沒有所謂的婚姻自主。”
至于晚婚帶來的人口繁衍效率低下的問題,吳老八居然也不是沒想過,是這么看待的,“但如今要來我們這里做活的人很多,如今煩惱的該是怎么盡量地多養活一些活不下去的孩子,因為普天之下這樣的孩子是很多的,而不是怎么生養出更多的孩子來。”
這句讓黃大人幾乎是肅然起敬,發覺吳老八的心胸和界確然是大大地打開了,而原本有些接受不了的王老爺也無可說了,低聲道,“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善,大善。”
吳老八雖然談吐上進步了不少,但是不懂這有些復雜,帶著諸暨口音的,也沒有深究,而是開始介紹起了自己的難題。
“今日所見的這個周小娘子,是我在諸暨搭救出來的,她的情況,殊也不殊,家中曾是小織戶,有些積攢,也收容了不少工人,不幸丈夫去世,但家里有公婆,又需要一個人來打織場,留住了她沒有別嫁,新寡的這年,本來倒也相安無事,但前年、去年的年景都很不好,族里日子過不下去的人逐漸多了,她們孤兒寡母守著的份小小的家業,惹來了幾房堂親的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