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同事麻溜答應下來,風風火火沖進醫務樓,而趙如眉則跟著帶路的醫生前往實驗室。
隨著實驗室的工具與模型到位,原來的三位醫生也變成了十三位,他們當中最年輕的也有二十七八歲。特訓區醫院的醫護人員均是從部隊調遣,基本上沒有生手。
關于人體穴位既有模型也有平面圖,趙如眉當初創造改良版鍛體術就曾查過不少有關于人體組織的醫學文獻,對于現代的穴位模型并不陌生。
與修真界的穴位相比,現代的穴位分布圖相當于粗制版。
但現代穴位分布圖是最貼合現代人的,趙如眉沒有在這上面改正或是添加。
她拿出針灸針,對著立體的模型扎了十七個穴位,向在場的醫生解釋道“這些穴位就是這套針灸療法的全部點位,你們做過實驗,應該知道玩家與普通人的穴位效果有所不同,所以在針灸針深度上需要做出調整。”
對于這點,眾人下意識點頭。
十七個穴位,跟當初的研究文獻資料上記錄的差了好幾個穴位。但他們親眼所見女生施針時,一套23根針灸針,每次都能留610根。
玩家身上沒有穴位標識,但模型一眼就能讓人看出針灸針所扎穴位,除了穴位數量有所差別不同,這些穴位的位置也與文獻天差地別。
他們認清這些穴位后的第一感覺就是好勇。
這寥寥17個穴位,8個是致死穴,扎深一點就去世可不是說說而已。
“針灸的順序與深淺有很大講究,我這雖然是一套針灸療法,但它也有七個變化。不過這掌握這些之前,你們可以先熟悉這些穴位。”趙如眉把針灸針拔出后,拿過草稿紙寫下了這17根針灸針入丨穴的深度與角度。
這種深度是以毫米計算,容差在12毫米。并且這個深度它是將脂肪厚度排除在外的,由于體重影響,人的脂肪厚度或厚或薄,所以必須要排除這個不確定因素。
對于這一份針灸療法,在女生親自實驗效果顯著,以及最久不超過七天就能上手實驗是否真正有效的驅使下,在場的醫生沒有人發出質疑,而是聚在一塊把這十七個穴位深度記在其它草稿紙上,一人一份。
其中對于針灸有經驗的醫生已經拿著針灸針面對模型,開始上手研究。
而趙如眉搬了個椅子坐在一旁,正在寫下這一套針灸療法的不同變化,以及它們的深度和角度。這些資料有了腹稿寫出來很輕松,但醫生們練習起來可不輕松。
“我能不能問問您扎針的時候,是如何判斷脂肪深淺的”趙如眉剛整理好針灸療法的手稿,就有醫生表達自己的困惑。
“穴位跟脂肪的感覺不一樣。”本想說唯手熟爾,但這話說了跟沒說似的,趙如眉想了下回答道,“這種感覺很微弱,但確實存在。你們多練練,肯定能感覺到。”
“所有穴位的感覺都一樣嗎”又有一位醫生主動問。
“皮膚脂肪跟穴位有區別,但不同區域的穴位那種區別感也有不同,感覺最不同的大抵是這個部位。”趙如眉拿著一根針灸針走到一位醫生面前,手指搭在他臂膀穴位上摁了下說,“你們可以試試。”
針灸對經驗的要求大過理論,理論廢腦細胞,而經驗需要的是長年累月的積累。
對于身處現代快節奏社會的人們而言,靜下心是一件不比背書簡單的事。在這方面蓮帝山基地的醫務人員反而恰好不缺,畢竟在基地里沒法隨意與外界聯系,網表也連不上各種社交軟件,相當于與世隔絕。
想要找準這種不同感覺,需要練習,但又沒辦法在活人身上練。為了找替代品,醫務樓養的所有活體實驗動物被擺上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