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興村的大蔥從一開始就不太順利。
先是他們的大學生村官便是反對,說不能跟風,說周圍全都種的大蔥,今年的大蔥八成是賣不上價格的。
但是沒人信他,現在都七月了,市里的大蔥還在十六塊到十八塊之間徘徊,完全沒有降價的意思。
村里隔三差五還會來兩個收蔥的人,開口是八塊一斤。
還有劉家過完年種得的那半分地的大蔥,已經自己挑進城里,按照一斤十三的價格,賣出去了將近五千塊錢。
去掉成本,還有交通費什么的,兄弟四個一人分了一千塊。
這錢叫他們覺得種地也不是多么辛苦的事情了。
有了這些榜樣,任他們新來的村官磨破嘴皮子,著急的嘴角起大燎泡,都沒勸動屏興村一窩蜂的往大蔥上撲。
接下來是天氣,夏天根本就不是什么適合種東西的天氣。
拿大蔥來說,大蔥想要產量高,是要先育苗的,就像顧棠前頭種大蔥,她是先泡種子,泡完之后用濕毛巾包著,大概過上十天左右,胚芽長出來,之后換到淺土盆里等長出真葉來,這才種到了地里。
整個過程也要四到六周。
高濕的環境原本就容易滋生細菌,更別說現在還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再加上這些人并不太講究盡量保持無菌環境。
本來嘛,在這些人眼里,蔥都是要種到地里的,沾點土又能怎么樣
所以這十天的育苗下來,真菌霉菌細菌是跟著一起瘋長,種子至少一半都給禍害死了。
這是育種的,還有人嫌麻煩直接泡了種子就種下去了,這個損失更慘重,夏天溫度高,太陽照下來,地里溫度直奔五十度去,種子直接就死了。
夏天各種害蟲也是到達了頂峰,還有小苗長著長著就給吃沒了的。
這么折騰了一個月,地里勉強算長出稀稀拉拉的小苗了,痛苦的日子正式開始了。
蔥生長的環境要求是壤質土,這樣的環境保水保濕,但是夏天不能讓土太濕,否則小苗就能給悶熟。
但是小苗又不經曬,夏天蒸發也快,所以基本得是一天兩次水的澆,一次在日出,少澆一點濕潤土地,一次是日落之后,澆夠水讓小苗喝飽水。
屏興村的土地都承包出去好幾年了,原本的莊稼漢全都成了閑漢,家里的菜地也都是女人伺候的,這一下子上了這么高強度的種田活動,誰都受不了。
于是等第一個人偷懶之后,就有了第二個人,接著就有了第三個人,之后全村都有模有樣的開始偷懶了。
反正蔥嘛,原先就是隨便灑灑種子都能長的,只要撐過這兩個月,到秋天就好了。
所以一開始的一天澆兩次水,變成了兩天澆一次水,除了澆完水的那個晚上小苗是蔥綠色的,其余時候都給曬得蔫蔫的。
還有什么間苗、除草等等活動,這些人也都是等天陰的時候才去。
本來雜草這種東西就是一曬太陽瘋長的,叫他們這么一偷懶,田間的雜草就沒斷過。
屏興村的人倒是不著急,他們每天都樂滋滋的看著田里不太健康、稀稀拉拉的小苗,互相恭喜著。
“沒關系,就算一畝地只有千斤,一斤只賣十塊錢,那也是能有快十萬的收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