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你要看到是隨機防盜章節,那就是你v沒買夠一半章節啊。鳴山城城主姓晏,其獨子晏長瀾便是葉殊救命恩人,今年剛過十三。
晏長瀾年少意氣,心胸開闊,有俠義之風,不說是憐貧惜弱,但只要遇上不公之事,也總會管上一管,頗受城民喜愛。
此子品行乃其父教養而來,可想而知,城民對這一位城主,亦是十分敬重。
晏城主晏北除了這獨子以外,還有兩個弟弟,不過聽聞三弟尚未成丁便已夭折,如今剩下的就只有他二弟晏西了。不同于晏城主在發妻病逝后便不再娶,子息單薄,晏長瀾這位二叔倒是有一妻三妾,誕有二子三女。其中兒子都是嫡出,分別名為晏長松、晏長柏;女兒一嫡二庶,嫡女從兄排序,名為晏長梅,庶女便叫二娘三娘,并不在序齒中。
晏北晏西并未分家,都住在城主府內,晏城主對這唯一的二弟很是寵愛,平日里也將城主府一些事務交由他來處置,晏長瀾身份最貴重,年歲反倒是最小的這也是因著當年他母親身子弱,故而直至中年,才將他誕下。不過晏長瀾與這些堂兄堂姐的關系也還不錯,兩家人過了這些年,算是和樂融融。
對于晏西一家,城中民眾自不會如同對晏城主一般敬重,但晏西相助晏北時兢兢業業,并無劣跡,便也印象不錯。
不過哪怕晏西子女多,整個城主府的人丁也不比城中三大族。其中單是葉家,嫡支便至少有數十人,旁支更不必細數。另兩大族一為方家,一為孫家,后輩也是繁盛。
自然,如今凡是有些地位的大族,子孫后輩成婚都要講究一個門當戶對,城中最為有力的勢力只有這四家,聯姻也是理所應當。
如今葉家嫡系有新婚妻子乃是孫家嫡女;方家嫡系一名出色子孫,則與城主府唯一嫡女晏長梅定了親;晏長松則已然娶妻,其妻子亦是孫家一名嫡女;又據聞晏長柏似乎要定下葉家的女兒,只是暫且尚未說準罷了。
這些大族彼此之間、與城主府之間的姻親關系千絲萬縷,難以分明,大族對城主府自然尊重,城主府對這些大族,在必要之時也是退讓三分。不過,若是論起大族之間的地位,還是葉家更強一分,可稱鳴山城第一大族。
三族在城中名聲也是不同,葉家最為傲慢,方家較為低調,孫家出美人,行事很是張揚。其中方家的風評尚可,葉家與孫家都是一般。
大略將這些關系在心中捋過一遍,葉殊能撐著下床之后,便去同老大夫告辭了。
老大夫和藹道“后生數年不知事,若孤身上山,怕是難熬。”
葉殊露出一絲黯然“雖是如此,但那處亦是晚輩安身之所,總要回去。老丈這幾日看護之恩,晚輩銘感五內,不敢再多勞煩。”
老大夫嘆息道“少城主出了銀錢,哪里能說是勞煩你如今雖是醒了,但骨骼經脈硬了些,倘若習兩手武藝護身尚且有些可能,若是要成為一等一的高手,卻已不能。老夫看你還算聰慧,你若是在山中難過,倒是可來與老夫做個藥童,做一做雜務,總能度日。”
葉殊聽得,暗暗想著,這老大夫果然心善,只是若真留在此處,對他之后修行卻是不利,倒不如想個法子,與他添幾分交情,日后行事也有個遮掩。
想定了,他便垂目說道“老丈之處藥童已有數人,晚輩來此也不過是白吃飯罷了,哪里能這般拖累老丈老丈好意,晚輩感激不盡若是老丈不嫌棄,晚輩倒是認識幾株藥材,日后若有機會采了,送到老丈處來,換些許飽腹之物。”
老大夫有些感慨,卻也贊賞這少年堅韌自尊之心,稍作思忖后,便說道“這倒也好。只是你采摘的藥材若是摘壞了,不僅藥性減弱,其價也要壓低,可不劃算”言及此處,他將一本黃皮古冊拿來,交給葉殊,“想來你也識字,回去后將這書看一看,記下來,多識得幾株藥材,弄清采摘之法。日后,便依照這些法子采摘了藥材,送到此處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