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仔細多角度觀察,根本看不出來。
昨天她抵達急救現場的時候,大約花了十多分鐘,就發現一開始的診斷方向已經有了問題,可是那個極具蠱惑力的片子,若不是她觀察了十多分鐘后注意到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很奇怪,她可能也會忽視。
而當時急救本身就是需要快速下判斷的時間,負責的主治自然更會關注類似肺栓塞癥狀的數據,也就把本該凝血的治療方案定為了抗凝“但是,我還是要提醒你們,急救的時候,切忌用數據來治療患者。”
等她確定病情的時候,老人早就處于休克狀態,就算她再高明,這個年歲已高的老人,還是沒能救回來。
“所以,在臨床上,你們其實能看到很多干擾性質的診斷或者數據,覺不能憑借單一的證據隨意下判斷。”這個病例特別典型,因為有很多臨床上的思考,但也不典型,因為它已經很罕見,患者的主動脈瘤都跟隨了大半年沒有任何變化。
林熙冬講解的特別仔細,當然,這些也是她的預判,真實的死亡結果,還是需要解剖來告訴她。
而隨著她判斷講解完,谷宣把在患者胸腔如同機油的血抽出后,答案就如同林熙冬所說的一樣,胸主動脈有一處破裂。
“當然了,除了解析,今天這個課程,我也想說一點,我也不是神,或者說,醫生從來不是神,這樣意義的“誤診”就算主治經驗豐富,也還是有可能會發生。醫術本身就建立在無數的冰冷之上進步,所以我希望,以后大家出現了這樣的事情,不是去自責,也不是忽視,而是了解自己的不足,把這些經驗教訓都給我刻到自己的腦子里,知道么”
“知道”
谷宣隨著眾人高聲應下,但他手里的動作并沒有慢,一點點剖除內臟,放在旁邊的臺秤上,手里的動作越發利落,心里也滿是堅定和肅然,以及對林熙冬滿滿的欽佩。
林醫生不是神,是比神更真實的存在。
因為神不會聽到他的祈禱后給他機會活下去,但是她可以。
到下午,這“死亡課程”其實也不只有解剖室那么一部分,等谷宣把這個病例解剖結束后,林熙冬就帶著這群實習生走向報告廳,他們將要學習心肺復蘇。
這個最接近死亡,也是面對生命最后瞬間能夠牢牢守門的技能。
作為林醫生在急救領域的抓手之一,林醫生教得心肺復蘇,幾乎全院有空的醫生,每年都會重復來學習。
谷宣還記得,他第一次認識林醫生的時候,就是林醫生做超長的心肺復蘇。
那時候他還沒學醫,或許也因為看電視里看到靠著心肺復蘇把人救活的例子太多了,在他印象里,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為這個是醫生的基本功。
但是真正去了解急救的時候,他才知道,這個看似簡單的急救技能,可以包含多少了教科書里面從未深入的技巧關鍵,也意味著需要無數努力模擬的時間,而這其中,還不包含體力,耐力的訓練。
這個心肺復蘇是大課,每年只有實習生加入越醫的時候才會開,所以開課的地方是越醫最大的報告廳,并且伴有直播記錄,全球各國只要關注越醫官網的,都能看到。
看著講臺中心,林醫生和她的團隊還在示意按壓和通氣比例,谷宣作為新晉的實習生只是在這個報告大廳的一角,遙望著最中心,看起來格外渺小,可她他心里就是又興奮又驕傲。
興奮得是,他終于成為一名準醫生。
驕傲得是,臺上那個神,也是他嫂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