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實略微有些殘酷,腦海里的畫面和之前檢測儀給到的信息,那是連環畫和vr的距離啊。
林熙冬面苦心更苦,注意到后臺10的能量點,在心中默默對系統商量“你看我救一個也100能量值,我用一次全科檢測儀也是100能量值,這公平嗎這科學嗎你還讓不讓我進步了”
一命換一命,很公平。
好像,很有道理。
是她之前完全沒意識到,能看到患者身上每一根血管情況的檢測儀是怎么樣bug的存在。
無奈,林熙冬換好無菌手術服,準備先看病人情況。
一進手術室,就聽到監控儀滴滴滴的響聲。
“患者呼吸衰減,失血性休克。”
“再建靜脈通道。”
同樣休克的場面,而且更加危急,只是對比孫曜,蔡宏俊更加沉著冷靜,持續指揮急救輸液,看到林熙冬來,還能夠第一時間把病人的情況迅速,“混合型盆骨骨折,傷后15小時失血性休克,休克指數11,目前失血量40,剛做了糾正缺氧,我看他骨折主要集中在腰腹部,又是閉合傷,撞擊受力點應該在這一塊,這附近器官都有可能出血,我猜髂內動脈破裂可能性比較大,你覺得呢”1
患者現在傷勢很重,已經不在黃金時間內,雖然好似還有一線機會救治,可事實上,已經沒有時間給蔡宏俊探查出所有出血點,而且最棘手的是,找到出血點后的手術處理。
緊接著就是破腹控制止血。
但現在對病人而言,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都是能壓死最后一根稻草的存在。
這也是他同意叫來林熙冬的原因,論止血手術時間,他井不如林熙冬。
“做介入栓塞手術,必要時,可能要做雜交手術。”林熙冬看著患者生命體征以及身體受傷部位,腦海里思考了各種手術方案,最終落在她這兩天剛好在深入學習的介入手術,“其他方案希望渺茫。”
從影像設備學習,到內鏡腔鏡手術,再到介入手術模擬,林熙冬沒想到能那么快就用上,也幸好,這周末兩天她都馬不停蹄在學習。
只是這樣的時候,她又一次感受到之前她的奢侈生活。
全科檢測儀還能相當于一個極為安全的便捷式放射影像儀器,卻被她浪費在診斷學習上。
以至于現在,她需要穿上厚重的鉛服鎧甲,像是上戰場的女將一般,冒著生命前進。
“介入我們院放射科去年是招募一些介入專家,也建立了資源團隊。”蔡宏俊沒想到林熙冬會提出這個方案,“可基本上都圍繞著腫瘤或者心臟治療,從沒處理過這樣的大出血。”
至于介入雜交手術,那更不太可能。
院里的介入治療,目前也是越醫重要的課題,所以介入方面的資源還算不錯,不管是設備還是人員配置。
越醫最早的介入資源都是歸于心外科這樣常常需要面對危急病人的科室。
也是去年,新增了不少介入資源給予越醫的王牌科室腫瘤科,雖然這科室在全九州只算中等水準,但是在整個越州來說,越醫腫瘤科的床位,是永遠沒有空隙。
“我來。”林熙冬眼神堅定,“我跟著卓老師了解過介入手術,我可以。”
蔡宏俊微微皺眉,還想說點什么,就被陳忠杰的提問打斷“幾成把握”
“50,不算雜交。”林熙冬沒有猶豫,她練習過的經血管介入手術成功率達已經到99,可因為病人是閉合性的腹部出血,對應實際情況需要用造影輔助了解,若是出血點過多,那只能進行雜交手術。
至于做雜交手術,那可能意味風險會更大,她也不敢保證。